與前囟、後囪穿刺術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前囟、後囪穿刺術

新生兒在疾病診治申常需經靜脈採集血液以供檢查,因在四肢、頭皮及頸部的淺靜脈穿刺不易成功,常在失敗後改用前囟或後囟穿刺取血。前、後囟穿刺術是以穿刺部位命名的技術,實際上是將針穿入硬腦膜靜脈竇內。經囟穿刺取血方法簡便,成功率高,適用於前、後囟未閉合的嬰幼兒。前囟、後囪穿刺術應用解剖學基礎硬腦膜靜脈竇爲兩層硬腦膜形成的腔隙,內襯有內皮,其中流動着血液。前、後因穿刺術所穿入的硬腦膜靜脈竇爲上矢狀竇。上矢狀竇在大腦鐮上緣,顱頂骨矢狀溝內,前方起自盲孔,向後終於竇匯。囪是新生兒顱蓋各骨間尚未骨化的膜性結構,主要有前囟和後囟。前囟位於額骨與矢狀縫前端之間,呈菱形,出生後第3個月其直徑爲26mm,面積爲137mm2,男性略大於女性。前以後逐漸變小,通常在1~2歲司閉合。後囟位於人字縫與矢狀縫相交處,其形態有多種;其中三角形佔46.9%始,還有點狀(將要閉合)、人字形及橢圓形。後囟多在出生後2~3個月閉合。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