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疒頹)

中醫病名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bìng tuí )

2 註解

氣(疒頹)   病名。(疒頹)疝之一種。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五下。馬王堆漢墓醫書《五十二病方》已有專病節論述“穨”(即(疒頹)),並積累了若干醫療技術方法孫思邈多次提及並論述了氣(疒頹)之醫療方法。該病多因先天不足,素蘊溼熱,復由盛怒啼哭使腹壓增大而誘發。或因腎虛,復因情志激發相火而致。症見一側陰囊脹大,墜痛,或有伴昏眩、面黑,甚至手搐如狂者。治療宜疏肝理氣,偏熱者以清熱爲主,可選用氣疝飲,或萸連梔石丸內服;若證偏寒者,則宜用散寒止痛之劑,方選五積散,或木香勻氣散內服。可視氣(疒頹)之病屬而選用疝氣罩、疝氣帶,或用外科手術修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