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消毒飲 2015年03月3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普濟消毒飲同名方劑約有七首。其中《東垣試效方》記載的普濟消毒飲爲常用方。其組成爲黃芩15g、黃連15g、薄荷10g、陳皮6g、玄蔘10g、連翹15g、板藍根15g、馬勃10g、牛蒡子10g、殭蠶10g、升麻2g、柴胡6g、桔梗10g、生甘草6g。此方功效爲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主治大頭瘟。症見發熱惡寒,頭面腮頰紅腫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幹口燥,舌紅苔黃,脈浮數有力。本方是治療大頭瘟證的代表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顏面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頭面部蜂窩織炎、淋巴結炎伴淋巴管迴流障礙等屬風熱疫毒邪所致者。

《東垣試效方》之普濟消毒飲

該方劑用藥多,主要作用集中在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3方面,可以說對其適應證有強大的治療作用,臨牀可大膽應用;但是該方劑對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作用不可忽視,臨牀未見用於此類疾病,可能對同時具有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上述適應證作用更好、更適宜。[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4.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黃芩15g、黃連15g、薄荷10g、陳皮6g、玄蔘10g、連翹15g、板藍根15g、馬勃10g、牛蒡子10g、殭蠶10g、升麻2g、柴胡6g、桔梗10g、生甘草6g[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黃芩(酒炒)15g、黃連(酒炒)15g、陳皮(去皮)6g、甘草(生用)6g、玄蔘6g、柴胡6g、桔梗6g、連翹3g、板藍根3g、馬勃3g、牛蒡子3g、薄荷3g、殭蠶2g、升麻2g。[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0.

功能主治

《東垣試效方》之普濟消毒飲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邪的功效。主治大頭瘟,症見發熱惡寒,頭面腮頰紅腫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幹口燥,舌紅苔黃,脈浮數有力。[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用法用量

上藥研末,每日1劑,湯調,分次服,或蜜拌爲丸口服。[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0.

方解

方中重用黃連、黃芩清熱瀉火,祛上焦熱毒,爲君藥。牛蒡子、連翹、薄荷、殭蠶辛涼疏散頭面風熱爲臣。玄蔘、板藍根、馬勃、桔梗、甘草清利咽喉,並助芩連清熱解毒;陳皮利氣而疏通壅滯,共爲佐藥。柴胡、升麻疏散風熱,並引諸藥上行頭面,爲佐使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功。[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大頭瘟(又名大頭天行),乃感受風熱疫毒之邪,壅於上焦,發於頭面所致。疫毒宜清解,風熱宜疏散,病位在上,宜因勢利導,疏散上焦之風熱,清解上焦之疫毒,故以解毒散邪之法,兩者兼用而以清熱解毒爲主。方中重用酒連、酒芩清熱瀉火,祛上焦熱毒。以牛蒡子、連翹、薄荷、殭蠶辛涼疏散頭面風熱;玄蔘、馬勃、板藍根可上行清熱解毒;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陳皮理氣而疏通壅滯。升麻、柴胡疏散風熱,並引諸藥上達頭面,且寓“火鬱發之”之意。諸藥配伍,共收清熱解毒、疏風散邪之功。[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0.

運用

[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本方是治療大頭瘟證的代表方劑。所謂大頭瘟是感受風熱疫毒之邪,壅於上焦,攻衝於頭面而致。其主要臨牀表現爲發熱惡寒,頭面腮頰部紅腫疼痛,舌紅苔黃,脈浮數。故凡臨牀上以上述表現爲主症者,即可使用本方進行加減治療。

2.加減法:若裏熱較盛者,可加銀花、大青葉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功;若兼大便祕結者,加大黃、芒硝、枳實以瀉熱通便;若硬腫難消者,可加丹皮、赤芍、瓜蔞殼、浙貝母、夏枯草以活血通絡,理氣化痰,消腫散結;腮腺炎併發睾丸炎者,可加川楝子、龍膽草以瀉肝經溼熱。

3.使用注意:本方組成藥物大多苦寒辛散,陰虛者慎用。

現代適應證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0-131.

適應證:多用於治療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淋巴結炎伴淋巴管迴流障礙等疾病,屬風熱毒邪爲患者。

丹毒

丹毒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侵襲所致。病人常先有皮膚或黏膜病損,如皮膚損傷、足癬、口腔潰瘍、鼻竇炎等,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由此侵入,使淋巴管網分佈區域的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引流區淋巴結也常累及。病變蔓延很快,全身反應較劇,臨牀主要表現發熱、畏寒、頭痛及全身不適,局部皮膚紅疹,微隆起,色鮮紅,中間稍淡,界限清,有燒灼樣疼痛,局部可起水皰,附近淋巴結腫大,有觸痛。

淋巴結炎

淋巴結炎亦多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可能來源於咽、扁桃體以及其他感染部位,發病時局部淋巴結腫大,有疼痛和觸痛,腫大的淋巴結分界清楚,皮膚表面正常,嚴重時淋巴結明顯腫大,表面皮膚可發紅發熱,同時壓迫淋巴管,使淋巴管迴流受阻,導致上行部位水腫(象皮腫)。

急性扁桃體炎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爲急性扁桃體炎的致病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流感桿菌、腺病毒、鼻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當人體抵抗力降低時,病原體大量繁殖,毒素破壞隱窩上皮,病原侵入扁桃體實質而發病。病毒感染者炎症僅侷限於黏膜表面,多爲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當炎症侵入扁桃體實質的淋巴濾泡,引起充血腫脹、化膿稱爲急性濾泡性扁桃體炎;當扁桃體充血紅腫,隱窩內充塞滲出物並自窩口排出,有時有連成一片的假膜即爲隱窩性扁桃體炎。

腮腺炎

凡上述細菌感染腮腺者常爲化膿性腮腺炎,臨牀較少,而最常見的是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經飛沫侵入人體後,在局部黏膜上皮細胞及淋巴結中複製,進入血流,播散至腮腺和中樞神經系統,病毒在此進一步繁殖,再次入血並侵犯第一次病毒血症未受累的器官組織,引起多系統、多器官損害。腮腺炎時腮腺導管壁細胞腫脹,間質組織水腫等可使導管阻塞、擴張,腮腺腫脹和澱粉酶瀦留,排除受阻,經淋巴管進入血流,則血清澱粉酶升高。臨牀常見發熱,腮腺腫脹、壓痛,頭痛等,併發腦膜腦炎、睾丸炎以及其他器官損害時則出現相應的臨牀表現。

藥理作用

[參考資料]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1-134.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該方劑總計13味藥,其中12味藥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黃連在體外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爲小檗鹼、巴馬亭和藥根鹼。能顯著抑制葡萄球菌、幽門螺旋桿菌、變異鏈球菌、鏈球菌、肺炎球菌、霍亂弧菌、炭疽桿菌和各型痢疾桿菌的生長,對枯草桿菌、肺炎桿菌、百日咳桿菌、白喉桿菌、鼠疫桿菌、布氏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一定抑制效果;黃連抗痢疾桿菌強度與磺胺接近;黃連對結核桿菌、鉤端螺旋體也有顯著抗菌作用;藥根鹼對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葡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等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黃連所含小檗鹼除對上述細菌有抗菌作用外,對流感病毒、柯薩奇B3病毒、皮膚真菌有顯著抑制作用;黃連還有抗細菌毒素作用,能消除耐藥質粒;黃連煎劑及小檗鹼劑對阿米巴原蟲、沙眼衣原體、滴蟲、熱帶利什曼原蟲、錐形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黃芩除與黃連的抗菌譜幾乎完全相同外,還對腦膜炎雙球菌、鼻病毒、白色念球菌和更多的真菌等有顯著而廣譜的抗菌活性,而且也能消除耐藥菌耐藥質粒,對抗內毒素所致組織損傷。陳皮可抑制葡萄球菌及黴菌生長,對蟎蟲及農業害蟲也有殺滅作用。甘草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有抑制作用外,對阿米巴原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幽門螺旋桿菌及滴蟲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尤其是對艾滋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多糖對水皰口炎病毒、Ⅰ型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等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抗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作用強;甘草酸單胺能滅活HIV;甘草甜素除對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還對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玄蔘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大腸埃希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均有殺滅作用,對皮膚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柴胡除對上述大部分病原微生物有抑菌作用外,還對鉤端螺旋體及瘧原蟲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熱病毒、Ⅰ型脊髓灰質炎病毒、牛痘病毒及其他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連翹抗菌譜幾乎與黃連相差無幾,尤其是對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抗病毒活性更強。板藍根的抗菌譜幾乎與黃連相近,但其對乙型腦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出血熱病毒、單純皰疹病毒、腺病毒有抑殺作用,而且有抗內毒素作用。薄荷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有抗菌作用外,還對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森林病毒、牛痘病毒、孤兒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有抑制作用,且有驅蛔蟲作用。此外殭蠶、牛蒡子、馬勃、升麻等均對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對大多數致病菌、真菌、原蟲、病毒等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其抗菌譜相當廣泛。

解熱、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藥黃連所含多種生物鹼均具有顯著抗炎活性,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水腫及肉芽腫形成的各個階段均有抑制作用。黃連所含小檗鹼可抑制中性粒細胞的趨化運動,抑制多形核WBC化學發光反應,對WBC系產生的羥自由基及H­2O2誘導的化學發光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並能明顯降低炎症區PGE2的含量,明顯降低中性粒細胞磷脂酶A2(PLA2)的活性,減少炎症介質的生成。小檗鹼還能顯著升高腦內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臣藥黃芩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及水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對炎症、過敏及血小板功能等具有廣泛的影響,黃芩及其所含黃酮類化合物對花生四烯酸代謝的多個環節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多種產物的生成和失活酶過程而發揮抗炎作用;黃芩素能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黃芩素、黃芩苷能抑制PEG及LT的生成和釋放,從而減輕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WBC的趨化作用。黃芩苷-鋅絡合物對實驗性炎症也有顯著的抑制效果;同時對多型變態反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對Ⅰ形變態反應作用爲強;黃芩苷對心、肝、肺有抗超氧陰離子作用,能提高心肌SOD及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佐藥黃柏也含有小檗鹼,其抗炎、抗氧化作用與黃連相近。使藥梔子水提取物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使藥黃柏也具有解熱作用,而且外用可使皮下滲血吸收。薄荷可通過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使毛細血管擴張,促進汗腺分泌,增加散熱過程而具解熱作用;薄荷所含8種“兒茶萘酚酸”抑制3α-羥類固醇脫氫酶,使3β-羥類固醇脫氫酶發揮更大作用,促使生成更多的氫化可的松而發揮抗炎作用。玄蔘所含苯丙素苷類成分能顯著抑制脂質過氧化,抑制白三烯生成。玄蔘除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外,還有抗炎和解熱作用,還有興奮腎上腺皮質作用。陳皮所含黃酮類化合物都有很強的抑制人體嗜酸性白細胞釋放組胺和中性粒細胞釋放β-尿苷酸化合物酶的活性,因而具有抗炎和抗過敏活性,其所含橙皮苷與甲基橙皮苷均有維生素P樣作用,因而可對抗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同時對肉芽腫也有抑制作用。甘草能刺激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糖皮質激素抑制體溫中樞的致熱原反應,穩定溶酶體膜,減少內源性致熱原的釋放而發揮迅速而良好的退熱作用;糖皮質激素對物理、化學、感染引起的各種炎症的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等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同時對免疫性炎症也有抑制作用。桔梗也具抗炎解熱作用,對巨噬細胞NO的釋放有調節作用,抑制血小板、肥大細胞、WBC介導的炎症反應,從而對炎症的滲出、水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陳皮提取物可清除羥自由基及超氧陰離子,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柴胡可減少體溫調節中樞神經元cAMP合成與釋放,從而具有明顯的解熱降溫作用;其所含的柴胡皁苷可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內分泌軸,促進垂體分泌ACTH,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且對炎症的各個過程,包括毛細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質的釋放、白細胞遊走和結締組織增生均有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與潑尼松龍相似,其抗肉芽腫增生比抗滲出作用更強;柴胡揮發油可作用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抑制該部cAMP的產生和釋放,從而抑制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連翹均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能顯著抑制炎症的滲出、水腫及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連翹對多種致熱原所致發熱均具解熱作用,且對內毒素所致發熱有顯著的拮抗作用。升麻所含阿魏酸不僅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而且對炎症及潰瘍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見本方劑中最少有5味藥可促進腎上腺皮質的作用,可見其抗炎、解熱功能之強大。腎上腺皮質興奮在糖皮質激素分泌的同時,大量的鹽皮質激素也會分泌,因而可促進鈉離子和水的重吸收。該方劑中的黃連、陳皮、白殭蠶、玄蔘、桔梗、牛蒡子等均有降血糖作用,可使血糖降低、滲透壓下降,因而可起到解除舌燥口渴的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君、臣、佐使14味藥均有強大的解熱、抗炎、抗氧化作用。

對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影響

黃連所含的小檗鹼及藥根鹼有中樞性鎮靜作用,季胺鹼還原爲叔胺鹼則較易進入血腦屏障而表現爲較強的中樞抑制活性;小檗鹼能擴張腦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對缺血早期腦海馬CA1區神經元內線粒體、粗麪內質網、高爾基體的缺血可提高耐受性,減輕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馬CA1區遲發性神經元的死亡程度,對缺血腦組織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同時能提高缺血腦組織SOD及GSH-Px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明顯抑制神經細胞內Ca2+的升高。黃芩也具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薄荷可使周圍血管擴張。甘草不僅有中樞性鎮咳作用,而且其所含FM100具有抗驚厥作用和鎮痛、解痙作用;甘草總黃酮對局竈性腦缺血再灌注損害有保護作用;甘草酸靜脈滴注可提高完全性缺血再灌注大腦線粒體ATP酶、腦組織乳酸脫氫酶活性,減輕腦水腫。玄蔘水浸液具有鎮靜和抗驚厥作用。柴胡粗皁苷具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不僅有抗癲癇作用,還有中樞性鎮咳、鎮痛和鎮靜作用。連翹能抑制延腦催吐化學感受區而具有明顯的鎮吐作用。殭蠶所含草酸胺則具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桔梗有中樞性鎮咳、鎮痛作用。升麻提取物有抗驚厥和鎮痛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具有明顯的鎮痛、鎮靜、鎮吐、鎮咳和抗驚厥作用。同時該方劑中的黃連、玄蔘、甘草、柴胡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均有明顯的興奮作用,這不僅增強該方劑的抗炎、解熱、促進代謝作用,而且糖皮質激素的“允許”作用可協調其他神經、內分泌激素髮揮作用,使機體各項功能恢復平衡,提高機體的適應性。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該方劑中有7味藥對免疫功能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黃連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細胞而呈趨化因子樣作用。黃芩苷對巨噬細胞低劑量可顯著增強其吞噬功能,高劑量則抑制之,對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及NK細胞的活性具有雙相調節作用,對RBC的免疫黏附功能有促進作用;黃芩苷能明顯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細胞免疫功能,同時黃芩能穩定肥大細胞膜,具有顯著的抗變態反應作用。牛蒡子醇提取物可使淋巴細胞轉化率及ANAE陽性率顯著提高,能顯著增加;抗體生成細胞的形成,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薄荷對ConA誘導的組胺釋放有抑制作用。柴胡注射液對T、B淋巴細胞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柴胡多糖注射液能提高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並使免疫抑制狀態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可顯著增加脾臟係數,增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和流感病毒血清中的抗體滴度,提高ConA激活的脾淋巴細胞轉化率及NK細胞活性。甘草酸能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而具有抗過敏作用,能使脾臟和胸腺的重量增加,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能使抗體產生增加;甘草酸還能增強NK細胞活性,誘生干擾素;甘草多糖可使淋巴細胞增殖,並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和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甘草次酸可使血清中IL-1及抗體顯著增加,升高淋巴細胞比率;甘草Lx則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產生,防治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甘草甜素還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具有抗過敏作用,有誘導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β-甘草次酸是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板藍根多糖可使脾重量增加,脾細胞NK活性增強,誘導淋巴細胞轉化,使抗體產生升高,可使周圍WBC數和淋巴細胞數顯著增多,並對氫化可的松所致WBC和淋巴細胞降低有顯著的拮抗效果。升麻則具有抗過敏作用,升麻提取物能誘導淋巴細胞產生干擾素,其所含三萜類化合物能增強淋巴細胞活性,對PHA引起的淋巴細胞轉化有抑制作用。

對心臟、血管、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該方劑中有11味藥對心臟、血管及血液流變學可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黃連所含小檗鹼可增加心肌細胞內Ca2+濃度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提高心腦及整體耐缺氧能力;黃連所含小檗鹼及藥根鹼均能降低心肌自律性,延長動作電位時程及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衝動,抑制心肌快Na+內流及可能的Ca2+通道阻滯,從而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鹼還能直接擴張血管,抑制血管運動中樞,抗腎上腺素,抑制多種升壓反射,抗膽鹼酯酶,因而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同時,小檗鹼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作用。黃芩能明顯改善脂質代謝,抗脂質過氧化,同時具有明顯的降血壓活性,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爲纖維蛋白;黃芩苷可明顯提高心肌SOD及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減輕自由基對心肌的損傷,能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耗氧量,對抗垂體後葉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對抗異丙腎上腺素所致的急性心肌損傷,同時能對抗烏頭鹼所致的心律失常。薄荷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對心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殭蠶具有顯著的抗凝血及抗纖溶的作用,顯著延長纖溶蛋白原凝聚時間、凝血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降低血黏滯度,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陳皮小劑量可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心輸出量增加,能增強纖維蛋白的溶解、抗血栓形成並有降低血脂的作用。甘草所含黃酮則具有縮小急性心肌梗死範圍及抗心律失常作用,甘草次酸具有血管緊張素ⅡAT1受體的激動劑樣作用;甘草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玄蔘乙醇提取物能明顯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心肌對86Rb攝取量,增強心肌耐缺氧能力,對垂體後葉素所致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玄蔘還有強心和降血壓作用。桔梗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並有降血壓作用。柴胡不僅有降血脂作用,而且可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內源性花生四烯酸和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板藍根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連翹則具有強心、利尿和降血壓作用。升麻有心臟抑制作用,減慢心率、降低血壓、降低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由此可見該方劑可強心、改善循環、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變學。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該方劑中9味藥對消化系統分別產生不同的影響。黃連及小檗鹼均有抗潰瘍作用,能促進膽汁形成,促進膽汁中結合膽紅素的排泄,對腸道平滑肌的興奮呈劑量依賴性雙相作用,即小劑量增強之,大劑量減弱之。黃芩可促進膽汁分泌,具有保肝作用。陳皮則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並有利膽排石作用。柴胡則促進膽汁排泄,對實驗性肝損害有明顯的抗損傷作用,並能防止肝硬化,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pH值,抗膽鹼酯酶,使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具有抗潰瘍作用。連翹有鎮吐作用。薄荷具有強大的利膽、健胃和保肝作用,對腸道平滑肌有解痙作用。甘草能降低胃液量、遊離酸度和總酸度,促進胃黏液分泌,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傷,因而具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同時具有罌粟鹼樣作用,對腸道平滑肌具有解痙作用;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具有保護作用。桔梗也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潰瘍作用。升麻對腸道平滑肌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預防、治療肝損害的作用。

歌訣

普濟消毒芩連蒡,甘桔藍根勃翹玄;升柴陳薄殭蠶入,大頭瘟毒服之痊。[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東垣試效方》

《羊毛溫證論》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川黃連5錢,黃芩5錢,甘草2錢,桔梗2錢,元參3錢,荊芥穗2錢,防風2錢,升麻1錢,薄荷葉1錢,連翹(去心)1錢,馬勃1錢,白殭蠶3錢,蟬退殼12枚,牛蒡子(炒)1錢,柴胡1錢2分,炒山梔2錢,生大黃8錢,芒消(提淨)4錢。

主治

《羊毛溫證論》之普濟消毒飲主治羊毛溫邪,惡寒壯熱,體重身倦,頭面腫大,或兩腮腫,咽喉不利,喉蛾咽腫,口乾舌刺,胸悶氣脹。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下芒消,加黃蜜5錢,陳黃酒5錢,和溫服。

各家論述

用甘、桔、升麻,柴、薄疏通其氣;芩、連、元,參、山梔以降溫邪毒火;馬勃、殭蠶、牛子以消腫;荊、蟬、翹、防宣熱散結,再加消、黃以攻逐其熱,則溫毒解散,頭腫皆消,而清氣舒暢矣。

摘錄

《羊毛溫證論》

《袖珍小兒》卷九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麻黃(去節留根)5分,羌活5分,防風5分,升麻5分,生地5分,黃柏(酒炒)5分,川芎2分,藁本2分,葛根2分,蒼朮2分,黃芩(酒炒)2分,生黃芩2分,柴胡2分,細辛1分,紅花1分,蘇木1分,陳皮1分,白朮1分,甘草3分,歸身3分,連翹半分,吳茱萸(炒)半分,黃連3分。

主治

《袖珍小兒》卷九方之普濟消毒飲主治小兒痘瘡初發熱,及發熱頭目昏痛,渾身壯熱,不問傷風傷食,並時氣大熱。

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

《袖珍小兒》卷九

《衛生鴻寶》卷一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柴胡2錢,川連(酒炒)1錢,黃芩(酒炒)1錢,陳皮(去白)1錢,甘草1錢,元參1錢,桔梗1錢,大力子(炒,研)1錢,白芷1錢,馬勃1錢,板藍根(如無,以青黛代之)1錢,薄荷1錢,殭蠶7分,升麻7分。

主治

《衛生鴻寶》卷一方之普濟消毒飲主治大頭天行,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口不能開,上喘,舌燥,咽喉不利。

用法用量

水煎,食後徐服。或蜜拌爲丸,噙化。

加減

便祕,加炒大黃1錢。

摘錄

《衛生鴻寶》卷一方之普濟消毒飲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黃芩、玄蔘、姜蠶、力子、甘草、川連、瓜蔞、麥冬、連翹、薄荷。

主治

《麻症集成》卷四方之普濟消毒飲主治麻症,目不開,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用法用量

煎服。

摘錄

《麻症集成》卷四

《醫門補要》卷中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桔梗、薄荷、馬勃、柴胡、姜蠶、升麻、黃芩、荊芥。

主治

《醫門補要》卷中方之普濟消毒飲主治蝦蟆瘟。

摘錄

《醫門補要》卷中

《顧松園醫鏡》卷六方之普濟消毒飲

方名

普濟消毒飲

組成

連翹、黃連、黃芩、玄蔘、青黛、薄荷、荊芥、人蔘(不虛勿加)、牛蒡、甘菊、甘草、桔梗、柴胡、橘紅。

功效主治

《顧松園醫鏡》卷六方之普濟消毒飲具有散邪退熱消毒的功效。主治初覺憎寒壯熱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閉,上喘,咽喉不利,舌幹口燥,俗雲大頭傷寒風,諸藥不愈者。

用法用量

半用湯調,時時呷之,病在上者,服藥不厭少而頻也。半用蜜丸,噙化就臥,令藥性上行也。外用清涼救苦散敷之。

加減

便祕,加酒炒大黃;若先發於鼻額,面目紅腫,是屬陽明,渴者,加石膏;若發於耳目之前後上下,頭角紅腫者,乃屬少陽,倍加柴胡、花粉;若發於頭頂,連於巔頂者,乃屬太陽,加羌活;若三陽受邪合併頭面,前後耳鼻頭大如甕者,加羌、葛,倍柴胡。

製備方法

共爲細末。

各家論述

方中連翹、黃連、黃芩瀉心肺之火;玄蔘治無根之火;青黛散鬱火,止熱煩;薄荷、荊芥散風熱,清頭目;牛蒡散風熱,消浮腫;甘菊治頭目腫痛;甘草、桔梗爲舟楫之劑,恐其速下也;柴胡爲升提之藥,欲其達上也;橘紅利氣以開壅;人蔘扶正以驅邪;便祕加大黃,從其實而瀉,釜底抽薪之法也。

摘錄

《顧松園醫鏡》卷六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