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 2014年10月31日修訂版

BY wangyuan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尿激酶概述

尿激酶是存在於尿中的一種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是激活血纖維蛋白溶酶原(纖溶酶原)成爲有活性的血纖維蛋白溶酶(纖溶酶),從而使血纖維蛋白凝塊(血栓)溶解。目前生產上製備尿激酶主要從男性尿液中抽提純化。尿液中尿激酶含量極低,10噸尿液只能分離出1公斤左右尿激酶。尿激酶可供藥用,目前認爲尿激酶對治療腦血栓、心肌梗死等血栓病有良好的療效。

尿激酶說明書

藥品名稱

尿激酶

英文名稱

Urokinase

別名

尿活素;尿激酶6000;尿激酶60000;天普洛欣;威力尿激酶;雅激酶;尿酸氧化酶;Abbokinase;Breokinase;Purochin;Ukidan;Urokinasum;Win-Kinase

分類

循環系統藥物 > 抗血栓藥物 > 溶栓劑

劑型

注射(粉針)劑:500U,1 000U,5 000U,1萬U,2萬U,5萬U,10萬U,20萬U,25萬U,50萬U,150萬U,250萬U。

尿激酶的藥理作用

尿激酶爲酶類溶血栓藥,本身不和纖維蛋白結合,而是直接作用於血塊表面的纖溶酶原,使纖溶酶原分子中的精氨酸560-纈氨酸561鍵斷裂,產生纖溶酶,從而使纖維蛋白凝塊、纖維蛋白原以及前凝血因子Ⅴ和Ⅷ降解,並分解與凝血有關的纖維蛋白堆積物而起作用。此外,內皮細胞和單核細胞表面存在尿激酶受體,可增加尿激酶的催化活性。尿激酶對新鮮血栓效果較好,其中加入的人體白蛋白作爲穩定劑,比加入甘露醇的尿激酶具有更高的長期穩定性。對於急性心肌梗死者,冠狀動脈內使用尿激酶與使用鏈激酶在促進阻塞的冠狀動脈開放的作用相當。在心肌梗死期間,靜脈內使用尿激酶與使用阿替普酶,在促進梗死相關動脈開放方面的效果也相當。兩種製劑在治療後的病死率和發病率也一致。對促進肺栓塞的溶解,靜脈內用尿激酶比肝素更有效。當靜脈使用時,其纖維蛋白親和性不高。尿激酶可直接激活纖溶酶原成爲纖溶酶,溶解血塊,對整個凝血系統各組分也有系統性作用。尿激酶不具抗原性,可重複使用。

尿激酶的藥代動力學

靜脈注射尿激酶後,纖溶酶的活性迅速上升,15min達高峯,6h後仍在升高;纖維蛋白原約降至1000mg/L,24h後方緩慢回升至正常。尿激酶在肝臟中代謝,其體內半衰期約爲20min,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半衰期有所延長。少量藥物隨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

尿激酶的適應證

1.用於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血栓和腦栓塞、肢體周圍動靜脈血栓、中央視網膜動靜脈血栓及其他新鮮血栓閉塞性疾病及高凝、低纖溶狀態如腎病綜合徵、腎功能不全等。

2.用於眼部炎症、外傷性組織水腫、血腫等。

尿激酶的禁忌證

1.近期(14天內)有活動性出血(如胃與十二指腸潰瘍、咯血、痔瘡出血等),做過手術、活體組織檢查、心肺復甦(如體外心臟按壓、心內注射、氣管插管)、不能實施壓迫的血管穿刺及外傷者。

2.有控制不滿意的高血壓(血壓大於21.3/14.7kPa)或不能排除主動脈夾層動脈動脈瘤者。

3.有出血性腦卒中(包括一過性缺血發作)病史者。

4.對擴容和血管加壓藥無反應的休克。

5.妊娠、細菌性心內膜炎、左房室瓣病變伴房顫且高度懷疑左心腔內有血栓者。

6.糖尿病合併視網膜病變。

7.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傾向、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及進展性疾病。

8.意識障礙。

9.低纖維蛋白原血癥。

注意事項

1.(1)可有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2)部分患者可出現血細胞比容中度降低,但並無出血表現。

2.用前應檢測出血時間、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時間、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凝血酶時時間、血小板計數、血紅蛋白、血細胞比容等,以排除出血體質。

3.尿激酶在酸性藥液中易分解降效,故所用的稀釋液宜接近中性。用葡萄糖注射劑稀釋時應選擇pH大於或等於4.5的產品。

4.必須在短時間(15~30min)內給予足夠的尿激酶初量以中和體內尿激酶抗體。但初量過大能使體內纖溶酶原庫及凝血因子Ⅰ、Ⅴ、Ⅷ耗竭而影響溶栓效果。

5.尿激酶只供靜脈注射和心內注射,不可作肌內注射或局部注射。

6.尿激酶溶液必須在臨用前新鮮配製,隨配隨用。尿激酶用滅菌注射用水5ml溶解(不可用其他溶液溶解),製成的藥液允許顯淺稻草黃色(色深或不能完全溶解者不可應用)。溶解時應將瓶輕輕轉動,切勿用力振搖(因可產生不溶物),製得的藥液要求通過0.45μm終端過濾器或小型賽璐珞過濾器,以除去不溶性顆粒,再按用法內的要求進行稀釋備用。

7.溶解好的藥液易失活,未用完的藥液應丟棄,不宜保存再用。

8.溶栓治療後必須給予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以抑制潛在性血栓復發傾向。因此,在開始溶栓治療之初,宜將尿激酶與低劑量阿司匹林(160mg)合用,待溶栓後,繼續使用阿司匹林1個月,以降低急性期及15個月內的死亡率,但出血傾向會略加重。

9.使用尿激酶併發出血時,輕度出血採取相應措施症狀可緩解;嚴重出血應立即停藥,失血時輸全血(最好用鮮血,不要用代血漿)能得到有效控制,緊急狀態下可考慮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對抗尿激酶作用。

10.用藥過程中若出現發熱,可用對乙酰氨基酚對症退熱處理,但不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有抗血小板作用的退熱藥。

11.溶栓過程中,若發生未完全溶解的血栓脫落,應繼續溶栓使栓子溶解。

12.尿激酶可引起注射部位針孔出血,在用藥期間一般不宜作穿刺等操作。

13.肺栓塞的溶解常伴隨血流動力學變化,要注意採取維持血壓措施。

14.深靜脈血栓的溶栓治療可加速血栓溶解,促進血流迅速重建,理論上說是一種較抗凝更可取的治療措施,但由於溶栓治療的大出血發生率較肝素抗凝治療爲高,故溶栓治療不作爲深靜脈血栓患者的常規治療。近年來對重症靜脈血栓患者,也可通過導管直接插入栓子內,用大劑量尿激酶局部溶栓。腎靜脈、上腔靜脈、鎖骨下靜脈和顱內靜脈(包括乙狀竇靜脈)血栓,採用導管插入血栓部位,以尿激酶溶栓,均有成功的報道。但治療顱內靜脈血栓必須謹慎。下肢靜脈因存在靜脈瓣,所以下肢血栓的導管局部輸注療效常有限。慢性腹腔靜脈血栓(如上腔靜脈或肝靜脈血栓)患者,經肝靜脈滴注溶栓藥後,藥物在肝內滅活,故療效差。但也有少數成功的報道。

15.動脈血栓的溶栓配合手術治療,可使手術範圍縮小,因此應及時溶栓。並且插入多孔導管溶栓可提高成功率。

尿激酶的不良反應

1.使用較大劑量時,少數患者可有出血現象。輕度出血有皮膚、黏膜、肉眼及顯微鏡下血尿、血痰、小量咯血、嘔血等,嚴重出血有大量咯血、消化道大出血、腹膜後出血及顱內、脊髓、縱隔內、心包出血等。尿激酶併發的出血率較應用基因合成的組織型纖溶酶(rt-PA)及纖溶酶原—鏈激酶複合物(APSCA)者低,但較肝素治療者高2倍,這是因爲尿激酶溶栓的同時,亦溶解已有的止血栓或機化的斑塊,使陳舊性創傷也能產生隱性出血。

2.過敏反應:少見且表現較輕,如支氣管痙攣、皮疹等。偶可見過敏性休克。

3.發熱:尿激酶無抗原性,故發熱較少見。

4.栓子脫落:未完全溶解的栓子脫落並不常見。

5.再栓塞:溶栓後,由於最初觸發血栓的內皮暴露,未完全溶解的血栓殘核可再致栓,溶栓藥促發血小板活化、溶栓酶促進FVa活化以及導管促使血管痙攣、血管受損加重等因素,可使溶栓已成功的部位再發生血栓。

6.冠狀動脈血栓在快速溶栓時可產生再灌注綜合徵或室性心律失常,需緊急處理。

7.其他:尚可見噁心、嘔吐、食慾缺乏、疲倦等表現。

尿激酶的用法用量

1.(1)急性腦血栓和腦栓塞、外周動靜脈血栓:每天2萬~4萬U,溶於20~40ml氯化鈉注射劑中,分1~2次給藥。療程爲7~10天,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2)眼科:每天5000~2萬U,療程爲7~10天,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

2.靜脈滴注:(1)急性腦血栓和腦栓塞、外周動靜脈血栓:每天2萬~4萬U,溶於5%葡萄糖氯化氯化氯化鈉注射劑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劑500ml中,分1~2次給藥。療程爲7~10天,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2)急性心肌梗死:每天50萬~150萬U,溶於0.9%氯化鈉注射劑或5%葡萄糖注射劑50~100ml中,於30~60min內均勻滴入,劑量可依患者體重及體質情況作調整。(3)肺栓塞:首劑4000U/kg,於30~45min滴注完,繼以每小時4000U/kg(也有使用100~150萬U的用法)。靜脈泵入,持續24~48h。近年來對大塊肺栓塞伴血流動力學紊亂的患者主張大劑量滴注60~120min,以迅速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之後維持溶栓24~36h。重症肺栓塞在血管造影后通過導管溶栓也有成功的報道。(4)深靜脈血栓:急性大塊血栓無溶栓禁忌證者,應儘早應用尿激酶溶栓治療。首劑4000U/kg,於30~45min輸入,繼以每小時4000U/kg(也有使用80萬~120萬U的用法,劑量還可酌減爲60~80萬U)。維持溶栓48~72h。患者若能耐受,必要時可滴注5~7天。若血栓仍不能溶解,可開始用肝素抗凝治療。(5)眼科:每天5000~2萬U,療程爲7~10天,劑量可根據病情增減。冠狀動脈輸注:急性心肌梗死:20萬~100萬U,溶於0.9%氯化鈉注射劑或5%葡萄糖注射劑20~60ml中,按每分鐘1萬~2萬U的速度滴入,劑量可依患者體重、體質情況及溶栓效果等情況作調整。導管插入動脈血栓:先以每分鐘 4000U劑量給藥,直到出現順行性血流後再減量爲每分鐘2000U,1h後再減至每分鐘1000U,直到動脈內腔血流正常。

藥物相互作用

尿激酶與肝素合用時,前者活性受抑制,可採取每隔2~3h交替給藥的辦法以避免。

專家點評

尿激酶是從健康人尿中分離而得的一種蛋白水解酶,亦可由人腎細胞培養製取,無抗原性。UK可直接激活纖溶酶原轉變爲活性纖溶酶而發揮溶栓作用,由於被其激活的纖溶酶可同時降解血中纖維蛋白原,故限制了其臨牀應用。尿激酶與SK相比,其治療效果則兩藥相仿,用於腦栓塞療效明顯,但價格昂貴。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