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陪護病房試點效果良好

歷史事件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2010年6月7日,遼寧日報報道了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的進展。據悉,該試點工作始自今年3月8日,而率先開展這項嘗試的就是婦科病房。時間已經過去3個月,現在醫大一院的50多個類別病房當中,又有介入、燒傷風溼免疫、泌尿外科和整形外科等5類病房跟進。目前,實行純粹意義上的“無陪護”的還只有婦科病房病房增加了12名護士,至少替代了150名陪護的家屬,減輕了患者家庭大量精力和財力負擔。

核心提示

在醫療改革爲全社會密切關注的大背景下,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推出的“病房無陪護”試點工作如石擊水面,激起層層漣漪。

該試點已經進行了近3個月時間。記者來到醫大一院無陪護病房,實地感受這裏的變化。

記者看到,工作在一線的管理者和護理者們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打造新型醫患關係下的護理文化。有專家指出,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腳步的加快,專業護理隊伍培養之加強以及有關專業護理的社會文化之形成已是大勢所趨,且宜早不宜遲。

改革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在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科病房,特級護理病房的護師李霞正在輕緩地幫助一位剛剛做過手術的患者側過身來。病房裏只有她和另外一名護士與患者的低語交談聲,房間裏顯得極爲安靜。

李霞已經做了8年護理工作,她說:“改革使我對本職工作有了更清醒的認識,那就是我是名護理者,時時刻刻都要爲患者服務。”

大一院“無陪護病房”試點工作始自今年3月8日,而率先開展這項嘗試的就是婦科病房。時間已經過去3個月,現在醫大一院的50多個類別病房當中,又有介入、燒傷風溼免疫、泌尿外科和整形外科等5類病房跟進。但是,目前實行純粹意義上的“無陪護”的還只有婦科病房

當醫大一院開展無陪護病房試點的消息通過媒體刊播後,迅速成爲社會熱門話題。在各種聲音中,取消家屬陪護後,護士能否周到地照顧好患者以及護士能否承受加大的工作壓力這兩個問題最爲大家所關心。

李霞對記者說:“和大家一樣,在剛開始動員的時候,我們也有這些顧慮,護士長一再爲我們介紹國內、國外的有關情況,讓我們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但李霞說,實際情況其實沒有想像中那樣複雜,所有的心理準備“都沒派上用場”:“按照新的工作要求,我們細心地爲患者做好服務,每天都能聽到患者說‘太不好意思了’,‘太謝謝你了’,這種感覺非常好,病房裏的氣氛更融洽了。”

李霞告訴記者,這麼好的感覺,她在8年的護理工作中第一次真正地找到。她說:“以往,許多精力放在了化解病房理中出現的各種麻煩上,比如患者間的矛盾,陪護家屬間的糾紛,病房秩序的維持等等。而現在,在實行改革後許多矛盾都沒有了,我們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爲患者服務中,注意力更集中,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更好了。

對於病房實行無陪護,李霞很有信心:“這種護理方式讓我有了更強的責任感和成就感。我想這項改革堅持下去應該沒有問題。”

“無陪護”怎樣讓患者滿意

相對於醫療和科研工作而言,病房護理是一項比較基礎的工作。作爲東北地區首屈一指的急重症診療中心,許多人認爲醫大一院沒必要在這方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關於這個問題,該醫院的院長徐克是這樣看的:無論是醫療設備,還是在醫療技術方面,我認爲我們醫院與發達國家同等規模醫院的水平已經不相上下。然而因爲我們接待患者的數量是人家的數倍,就常常暴露出服務領域的一些問題,影響到患者對醫療服務的滿意程度。近年來,通過持續的投入改造,醫大一院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徹底打了一個翻身仗,無論是門診還是病房設施條件都已從根本上有了改觀,這就爲醫院抓好病房護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礎。

其實,早在衛生部提出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前,醫大一院就已經開始着手做提高病房護理、管理水平的工作了。“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的開展,則加速了這項工作的進程。

根據衛生部有關要求,醫大一院成立了由院長、書記爲組長的“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領導小組。在分析、研究工作過程中,因家屬陪護過多而導致病房秩序混亂,患者患者間糾紛增多等問題引發了醫院領導班子的思考。

其後,“病房無陪護”試點工作被擺上議程,其核心是通過優質護理服務,使患者病房後不再需要家屬陪護,安心接受治療。

醫院爲做到“把時間留給護士,把護士留給患者”,對所有相關管理、服務環節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梳理。

醫院營養部調整了配餐管理結構病房配上責任廚師,使住院病人的基本飲食和治療飲食得到更好保障,讓患者和家屬放心;醫院藥局配備了送藥員,將病房所需治療藥品直接送入病房靜脈用藥由配液中心統一配製,並及時送到病房

後勤物資保障、保安等相關部門也都補充了力量,把服務直接送進病房。同時還進一步挖掘醫院的“氣動物流系統”潛力,使之發揮最大功效,在病房和藥局之間、病房檢驗科之間以及病房與供應室之間、病房病房之間均可通過這一系統完成大部分物品和單據的傳送。

此外,他們還盡最大力量充實臨牀一線護士隊伍,使一線護理人員佔到醫院護理隊伍總人數的99%,並分期分批招收專業護士,使全院護士人數增加近10%,護士與牀位之比明顯提高。

徐克說:“患者是否滿意是衡量我們這項工作成功與否的唯一標尺,讓患者更滿意是我們公立大醫院不容辭的責任。”

不是禁止,而是不再需要

大一院護理部主任王愛平說:“病房無陪護試點工作的着眼點並不是禁止家屬陪護,而是讓患者不再需要家屬陪護。”

從純技術角度講,無陪護在醫大一院也不算是新鮮事,最早始自1996年,他們的外科ICU、內科ICU、神經內外科ICU、新生兒和各病房的重症監護室就已取消了家屬陪護。

王愛平說:“無論是危重老人,還是新生兒,我們完全可以做到無需家屬陪護,事實上護士的專業護理確實比家屬的陪護效果好。”

進行試點的婦科病房患者滿意率調查顯示,3個月來患者滿意率一直在99%以上。

王愛平說:“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社會轉變陪護觀念,進而營造一個相信護士、尊重護士並愛護護士的護理文化。”

護士長佟瑾鳳曾在日本一家與醫大一院規模相當的醫院研修了兩年時間,她告訴記者:“發達國家的多數醫院病房都不設家屬陪護。”

在試點的最初幾天,佟瑾鳳的嗓子都啞了,她不得不一再對患者和家屬解釋醫院實行這項改革的目的。

有些問題尚需理順

以專業護理替代家屬陪護意義明顯,那麼爲什麼國內目前實施這一工作的醫院卻爲數不多呢?

記者瞭解到,醫院護理收費標準界定不高是一個重要原因。按現有標準,目前一級、二級、三級護理每日收費標準分別爲9元、6元和3元。醫大一規定的一級護理內容爲:每小時巡視患者,觀察患者病情變化;根據患者病情,測量生命體徵;根據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給藥措施;根據患者病情,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此外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還要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服務;提供與護理相關健康指導等。

完成上述專業勞動,醫院收取的費用與目前患者自聘普通陪護人員所付報酬竟然相差10多倍。

從醫大一院婦科病房實行“無陪護”試點情況看,病房增加了12名護士,至少替代了150名陪護的家屬,減輕了患者家庭大量精力和財力負擔。

目前,醫大一院結合工作實際,在醫院內部對試點病房的護理人員制定了激勵措施,同時也正在向省衛生和物價部門彙報相關情況,爭取早日研究制定出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 

摘自2010年6月7日《遼寧日報》第6版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用戶喜歡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