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灸丸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jiǔ wán

2 聖濟總錄》卷一八七

2.1 組成

艾葉1斤。

2.2 功效

下元

2.3 主治

髒寒。

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鹽湯送下。

2.5 製備方法

上於5月5日採取,用米醋灑溼,壓1宿,以文、武火焙乾爲末;卻用5日煮棕汁7升,於鍋內熬成膏,搗爲丸,如梧桐子大。

3 楊氏家藏方》卷七

3.1 組成

高良薑4兩(切成片子,水兩碗,慢火煮,水盡爲度),肉桂(去粗皮)2兩,當歸(洗,焙)2兩,茴香(微炒)2兩,乾薑(炮)2兩,肉豆蔻(面裹煨香)2兩,半夏1兩半(生薑制),附子(炮,去皮臍)1兩。

3.2 主治

胃虛寒,裏急後重,痢下赤白,臍腹(疒丂)痛。

3.3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3.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4 聖濟總錄》卷一八六

4.1 組成

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遠志去心)1兩,巴戟天去心)1兩,破故紙(酒浸,炒)1兩,虎頭骨(酥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楝實(炒,去核)1兩,木香1兩,吳茱萸(酒浸1宿,炒)半兩,白牽牛(炒)半兩。

4.2 功效

補虛,破宿冷。

4.3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早、晚鹽湯送下。

4.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先用伏道艾2兩,酒1升,熬減半,濾去艾,入大黃末1分,硇砂末1分,再於銀石器內熬成膏,候冷,拌和衆藥,如干,入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 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5.1 組成

硫黃半兩,陽起石半兩,消石半兩,太陰玄精石半兩。

5.2 主治

虛勞脾泄久瀉不止,冷氣攻心。

5.3 用法用量

每服5丸,濃煎艾湯送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入瓷碗內,慢火炒如麥飯相似即住,就冷地上,用紙攤勻,以盆覆1夜,次日細研,糯米粥爲丸,如梧桐子大。

6 《聖惠》卷四十三

6.1 組成

蓽茇半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乾薑1兩(炮裂,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桂心半兩,白茯苓半兩,人蔘半兩(去蘆頭),肉豆蔻半兩(去皮),縮砂半兩(去皮),當歸3分(銼,微炒),木香半兩,胡椒半兩。

6.2 主治

久積冷氣,攻心腹脹痛,或時吐逆下利,不思飲食。

6.3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生薑醋湯送下,不拘時候。

6.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7 魏氏家藏方》卷十

7.1 組成

艾葉半斤(用糯米漿漿過,焙乾,再用米醋拌,炒香),附子(炮,去皮臍,切片,再炒令黃)2兩,當歸去蘆,酒浸)2兩,白芍藥1兩,海螵蛸1兩,丁香半兩(炒)。

7.2 功效

補暖血海

7.3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米飲或醋湯送下。

7.4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米醋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