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石斛秦艽散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èi bǔ shí hú qín jiāo sǎn

2 《千金》卷七

2.1 別名

石斛散

2.2 組成

石斜1兩,附子1兩,天雄1兩,桂心1兩,獨活1兩,天門冬1兩,秦艽30銖,烏頭30銖,人蔘30銖,乾薑30銖,當歸30銖,防風30銖,杜仲30銖,山茱萸18銖,莽草18銖,桔梗18銖,細辛18銖,麻黃18銖,前胡18銖,五味子18銖,蜀椒半兩,白芷半兩,白朮半兩。

2.3 主治

五勞七傷腎氣不足,外受風溼,風虛腳弱,手足拘攣,疼痹不能行,腳趺腫上膝,小腹堅如繩約,氣息常如憂恚,不能食飲。

2.4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酒調下,1日2次。不知,稍增至2匕。虛人三建皆炮,實人亦可生用。

2.5 製備方法

上藥治下篩。

2.6 用藥禁忌

忌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鯉魚

2.7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方中獨活防風桔梗白芷前胡細辛麻黃皆走表之藥;莽草大毒,《本經》治疝瘕結氣,盪滌在內宿積,何反名之內補?易知風毒外擾,溼熱內滯,雖曰從事補益,負薪救焚,何濟於治?故於攻發內外藥中,兼得石斛秦艽,引參、術、姜、桂等味,入於殘破之鄉,以建內補之功;雄、附、烏、椒應敵之師;歸、萸、杜仲天冬五味守上之員也。

2.8 附註

石斛散(《聖惠》卷十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