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古猿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nán fāng gǔ yuán

2 英文參考

Australopithecus

3 註解

南方古猿屬於靈長目人科。人科不同於猿科的一個重要特徵,它是靈長類中惟一能兩足直立行走的動物。最早的南方古猿化石是1924年在南非開普省的湯恩採石場發現的,它是一個古猿幼兒頭骨。達特(R.Dart)教授對化石進行了研究。他發現:這個頭骨很像猿,但又帶有不少人的性狀;腦容量雖小,但是它比黑猩猩的腦更像人;從頭骨底部枕骨大孔的位置判斷,已能直立行走。於是,他在1925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出湯恩幼兒是位於猿和人之間的類型,並定名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這在當時的人類學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因爲那時的大多數人類學家都認爲發達的大腦纔是人的標誌。

隨後,在南非以及非洲的其他地區,人類學家又發現了數以百計的猿人化石。經多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類學界才逐漸一致肯定南方古猿是人類進化系統上最初階段的化石,在分類學上歸入人科。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100萬年到420多萬年前之間。他們可以分成兩個主要類型:纖細型和粗壯型。最初,一些人還認爲這兩種類型之間的差異屬於男女性別上的差異。纖細型又稱非洲南猿,身高在1.2 m左右,顱骨比較光滑,沒有矢狀突起,眉弓明顯突出,面骨比較小。粗壯型又叫做粗壯南猿或鮑氏南猿,身高約1.5 m,顱骨有明顯的矢狀脊,面骨相對較大。從他們的牙齒來看,粗壯南猿的門齒犬齒較小,但臼齒碩大(頜骨也較粗壯),說明他們是以植物性食物爲主的,而纖細型的南方古猿則是雜食的。一般認爲,纖細型進一步演化成了能人,而粗壯型則在距今大約100萬年前滅絕了。

南方古猿枕骨大孔位於頭骨的腹面,脊柱彎曲,骨盆短而寬,踝骨處於人和典型的猿之間,這表明南方古猿骨骼支架部分已經適於直立行走。但是,他們的手臂比較長,肩部肌肉比較發達,趾也很長,適於抓握。因此,南方古猿直立行走,也能在森林中攀援,但還不適於在草原上長途跋涉和奔跑。有證據表明,他們生活在由10多個人組成的小集羣中,相當於一個擴大了的家庭。

迄今爲止,古人類學家發現的最早的人科化石約在400多萬年前,這與最晚的古猿化石(約1 000萬年前)之間有長達500萬年的空白,人類學家稱之爲“缺環”。這些缺環一旦被補上,人類起源之謎將進一步得到破解。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