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定中丸 2015年12月01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六合定中丸藥典標準

品名

六合定中丸

Liuhe Dingzhong Wan

處方

廣藿香16g、紫蘇葉16g、香薷16g、木香36g、檀香36g、姜厚朴48g、枳殼(炒)48g、陳皮48g、桔梗48g、甘草48g、茯苓48g、木瓜48g、炒白扁豆16g、炒山楂48g、六神曲(炒)192g、炒麥芽192g、炒稻芽192g

製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用水泛丸,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爲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苦。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甘草)。表皮細胞縱列,由1個長細胞與2個短細胞相連接,長細胞壁厚,波狀彎曲,木化(炒麥芽)。石細胞無色、淡黃色或橙黃色,直徑20~80μm,層紋大多明顯,孔溝細,有的胞腔內含棕色或紅棕色物(木瓜)。果皮石細胞淡紫紅色、紅色或黃棕色,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約至125μm(炒山楂)。

(2)取本品5g[參考資料]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於勘誤《中國藥典》2010年版有關內容的通知(國藥典綜發〔2010〕246號).2010-09-28. ,研細,加乙醚40ml,浸漬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木香對照藥材0.5g,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藥材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一相同的藍色斑點。

(3)取本品6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陳皮對照藥材0.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爲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藥材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醇—冰醋酸(18:1: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4)取本品12g,研細,加乙酸乙酯30ml,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濾過,濾液用2%氫氧化鈉溶液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鹼液,加鹽酸調節pH值至1~2,用三氯甲烷振搖提取3次,每次20ml,合併三氯甲烷液,用水50ml洗滌,三氯甲烷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後,80℃水浴上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對照品,加甲醇製成 每1ml含1mg的溶液[參考資料]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於勘誤《中國藥典》2010年版有關內容的通知(國藥典綜發〔2010〕246號).2010-09-28. ,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5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85:15: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條斑。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水(磷酸調節pH值至3)(18:82)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85nm。理論板數按柚皮苷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柚皮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置14小時,再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枳殼以柚皮苷(C27H32O14)計,不得少於1.6mg。

功能與主治

祛暑除溼,和中消食。用於夏傷暑溼,宿食停滯,寒熱頭痛,胸悶噁心,吐瀉腹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

貯藏

密封。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六合定中丸中藥部頒標準

拼音名

Liuhe Dingzhong Wan

標準編號

WS3-B-1297-93

處方

廣藿香 24g 紫蘇葉 24g 香薷 24g 木香 54g 白扁豆(去皮? 24g 檀香 54g 茯苓 72g 桔梗 72g 枳殼(去心,麩炒? 72g 木瓜 72g 陳皮 72g 山楂(炒)    72g 甘草    72g 麥芽(炒) 288g 厚朴(姜炙)   ? 2g 谷芽 288g 六神曲(麩炒) 288g

製法

以上十七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 150~ 170g 製成大蜜丸,即得。

性狀

本品爲棕黑色或棕褐色的大蜜丸;氣香,味微苦酸。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 4~6 μm 。含晶細胞方形或長方形,壁厚,胞腔中含方晶,纖維細長,多成束,其周圍的薄壁細胞中含草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木纖維多成束,長棱形,直徑14~25μm ,含黃色顆粒狀物。果皮石細胞淡紫紅色、紅色或黃綠色,類圓形或多角形,直徑約 125μm 。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於薄壁細胞中,葉肉組織含細小草酸鈣簇晶,直徑 3~8 μm 。胞腔不明顯,常扭曲撕裂狀。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 8頁)

功能與主治

祛暑除溼,和中消食。用於夏傷暑溼,宿食停滯,寒熱頭痛,胸悶噁心,吐瀉腹痛。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3次 。

規格

每丸重 9g

貯藏

密封。

六合定中丸說明書

藥品名稱

六合定中丸

藥品漢語拼音

Liuhe Dingzhong Wan

劑型

水丸 :每袋裝6g

性狀

六合定中丸 爲黃褐色的水丸;氣微香,味微酸、苦。

六合定中丸的主要成份

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檀香、厚朴(姜制)、枳殼(炒)、陳皮、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炒)、山楂(炒)、六神曲(炒)、麥芽(炒)、稻芽(炒)等。

六合定中丸的功能主治

祛暑除溼,和胃消食。用於暑溼感冒,惡寒發熱,頭痛,胸悶,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腹痛泄瀉。

注意事項

1.飲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成藥。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孕婦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療的患者,均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服藥三天後症狀未改善,或出現吐瀉明顯,並有其他嚴重症狀時應去醫院就診。

5.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兒、年老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6.連續服用應向醫師諮詢。

7.對六合定中丸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8.六合定中丸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9.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0.請將六合定中丸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六合定中丸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醫方易簡新編》卷四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蘇葉、藿香、香薷各四兩,木香、檀香、甘草、柴胡各一兩,赤茯苓、木瓜、羌活各二兩,枳殼二兩半,姜厚朴一兩半[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蘇葉4兩,藿香葉4兩,香薷4兩,木香(另研)1兩,赤茯苓2兩,生甘草1兩,木瓜2兩,檀香(另研)1兩,羌活2兩,枳殼2兩5錢,厚朴(薑汁制)1兩5錢,柴胡1兩。

功效主治

《醫方易簡新編》卷四方之六合定中丸功能祛暑化溼,健脾和中[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主治四時瘟疫(春、冬生薑煎湯送下;秋、夏黑豆、甘草煎湯送下),飲食所傷(萊菔子煎湯送下),胃脘痛(吳茱萸煎湯送下),感冒,頭痛發熱(生薑煎湯送下),小兒發熱吐乳(山楂、燈心煎湯送下),飽脹嘔吐(生薑煎湯送下),小兒驚風(薄荷煎湯送下),中暑(冰水或水調服),霍亂轉筋(陰陽水煎服),痢疾腹瀉(溫水調下),瘧疾(生薑煎湯送下),胃口不開(開水送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四時瘟疫,春、冬宜用薑湯,秋、夏用黑豆甘草湯送下;婦人產後,惡露不盡,紅花、山楂煎湯送下;傷飲食,莢菔子煎湯送下;心胃痛,吳茱萸湯送下;感冒頭痛發熱,薑湯調送下;小兒發熱吐乳,山楂、燈心湯送下;心口飽脹嘔吐,生薑湯送下;小兒驚風,薄荷湯送下;中暑,冰水或冷水調下,霍亂轉筋,陰陽水調下;痢疾脹瀉,溫水調下;瘧疾,薑湯調下;胃口不開,開水調下。

製備方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每丸重一錢半[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檀香、木香各560g,藿香、扁豆(去皮,炒)、蘇葉、香薷各250g,木瓜、甘草、桔梗、焦山楂、陳皮、姜厚朴、茯苓去皮、枳殼(麩炒)750g,炒麥芽、炒谷芽、神曲(麩炒)各180g[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製法

上藥爲細末,煉蜜爲丸,硃砂爲衣,每丸重9g[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用法用量

每服一丸,白開水送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功能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六合定中丸功能除溼祛暑,和胃止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主治中暑感寒,發冷發燒,頭疼脹滿,嘔吐噁心,腹痛泄瀉,四肢痠懶[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1.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蘇葉8兩,藿香8兩,枳殼(炒)24兩,厚朴(炙)24兩,砂仁8兩,甘草24兩,木瓜24兩,赤苓24兩,扁豆8兩,香薷8兩,木香18兩,檀香18兩。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祛暑散寒,健胃和中之功效。主治中暑感寒,四肢痓懶,嘔吐噁心,腹痛作泄。

用法用量

每服1-2丸,溫開水或薑湯送下,1日2次。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過羅,煉蜜爲丸,重3錢,硃砂爲衣。

《成方便讀》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枳殼、桔梗、茯苓、甘草、楂炭、厚朴、扁豆、谷芽、神曲(炒)、木瓜。

主治

《成方便讀》卷三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暑溼傷中,食滯交阻,而爲霍亂轉筋。

各家論述

霍亂一證,皆由脾胃受邪,乘胃則吐,乘脾則瀉,而傷溼、傷食尤多。方中谷芽、神曲、楂炭消磨食積;厚朴、茯苓除溼宣邪;桔梗開提肺氣,表散外邪;枳殼破氣行痰,宣中導滯;扁豆解暑和脾;甘草和中化毒;木瓜舒筋達絡,使筋急者得之即舒,筋緩者遇之即利。

《松峯說疫》卷五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蘇葉2兩(炒),宣木瓜2兩(微炒),真藿香2兩(帶梗),子丁香1兩(研,毋見火),白檀1兩,香薷1兩(曬,不見火),木香1兩(不見火),甘草1兩(微炒)。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滴水爲丸,如椒大。

功能主治

《松峯說疫》卷五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瘟疫,胸膈飽悶,嘔吐泄瀉,或霍亂,絞腸痧,不服水土等。

用法用量

每服2錢。胸膈飽悶,用生薑2片煎水送下;嘔吐,用滾水半鍾,對薑汁少許送下;霍亂,用生薑2片煎水,加炒鹽5分送下;不服水土,煨姜3片煎水送下;絞腸痧,炒鹽水煎送下;泄瀉,生薑煎水送下。

《濟急丹方》捲上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香薷4兩,木瓜2兩,茯苓2兩,枳殼2兩,紫蘇4兩,甘草5錢,厚朴2兩,廣木香1兩,廣藿香2兩,陽春砂仁2兩。

製備方法

上藥水泛爲丸,每藥末淨重1錢3分爲1丸,收貯瓷瓶。

功效主治

《濟急丹方》捲上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解暑毒,祛風寒之功效。主治感冒風寒,四時痧症,受暑,痢疾,瘧疾,傷食,山嵐瘴氣等。

用法用量

每用1丸,小兒半丸,四時痧症、霍亂轉筋,陰陽水(滾水、涼水各半)送下;感冒風寒,紫蘇、蔥頭湯送下,或生薑湯送下,頭痛發熱,蔥頭湯送下,心腹飽脹,砂仁湯送下;瘧疾,姜、棗湯送下;痢疾,紅糖湯送下;傷食,炒蘿蔔子湯送下;受暑,涼藿香湯送下;山嵐瘴氣,檳榔湯送下。

《古方匯精》卷一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藿香葉6兩,蘇葉6兩,厚朴(薑汁炒)3兩,枳殼3兩,木香(另研細末)2兩,生甘草2兩,檀香(另研細末)2兩,柴胡2兩,羌活4兩,銀花葉4兩,赤茯苓4兩,木瓜4兩。

功能主治

《古方匯精》卷一方之六合定中丸主治中暑霍亂,吐瀉轉筋,感冒頭疼,痢疾,瘧疾,四時瘟疫,時氣發斑,風熱痧疹,心胃寒疼,小兒驚風。

用法用量

大人每服1丸,小兒半丸。中暑,用陳皮8分,青蒿8分,小兒各5分煎湯化下;霍亂吐瀉轉筋,百沸湯兌新汲水,和勻化下;感冒頭疼發熱,用連皮姜3片煎湯化下;痢疾腹瀉,開水化,溫服;一切瘧疾,不論遠年近日,用向東桃枝1寸,帶皮生薑3片,煎湯化下;胃口不開,飲食少進,開水化下;四時瘟疫,春、冬用姜1片,夏、秋用黑豆1錢、甘草5分煎湯化下;時氣發斑,風熱痧疹,俱用薄荷湯送下;小兒吐乳發熱,山楂2分、燈心1分煎湯送下;男婦心胃寒疼,吳茱萸4分煎湯送下;飲食傷者,萊菔子2分煎湯送下。

製備方法

上藥各爲細末,煉蜜爲丸,硃砂爲衣,每丸重2錢。

《中藥成方配本》方之六合定中丸

組成

香薷4兩,杜藿香4兩,蘇葉4兩,制川樸1兩5錢,廣木香1兩,枳殼1兩5錢,甘草1兩,赤苓2兩,木瓜2兩,檀香1兩。

製備方法

上藥生曬,共爲細末,冷開水爲丸,如綠豆大。

功效主治

《中藥成方配本》方之六合定中丸具有發表祛暑,芳香解穢之功效。主治暑月感冒,頭痛發熱,胸悶嘔惡,腹痛便瀉。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開水1大杯送下;或絹包煎服1兩。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