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 2016年03月1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列缺|Lieque|Liehchueh|Extreme Shortcoming|LU7|P7|P7|LU7|L7|LU7|7

列缺爲經穴名(Lièquē LU7)[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代號:LU7[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屬手太陰肺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列缺爲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列即行列,缺即虧缺[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本穴與手太陰肺經其他穴不在一直線上[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古代稱閃電和天際裂縫爲列缺,手太陰從此別手陽明,如天際裂縫,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標準定位

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列缺位於前臂橈側,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鍼灸甲乙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另說“去腕半寸”(《黃帝內經靈樞·經脈》):“腕上一寸”(《太平聖惠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或以兩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處是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

列缺在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側掌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簡便取法:兩手虎口交叉,用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盡處陷中是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取法

列缺兩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到達之凹陷處取穴。

在前臂,腕掌側遠端橫紋上1.5寸,拇短伸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拇長展肌腱溝的凹陷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側掌取穴。

簡便取法:兩手虎口交叉,用一手食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盡處陷中是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列缺簡便取法

圖出自《中國鍼灸學詞典》

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列缺取法

列缺列缺列缺

穴位解剖

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及頭靜脈、橈動、靜脈分支[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拇長展肌腱→肱橈肌腱→旋前方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列缺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拇長展肌腱、旋前方肌、橈骨。有頭靜脈,橈、動靜脈的分支。分佈着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淺支。皮膚由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淺支雙重分佈。橈動脈有兩條伴行靜脈,位於肱橈肌內側。動脈後方下段有拇長屈肌和旋前方肌。橈動脈可由肘窩下2釐米與橈骨莖突前方作一連線,該線爲橈動脈的體表投影,橈神經淺支與動脈伴行,該穴位於橈動脈和淺支的外側。

特異性

手太陰經之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任脈。

功用

止咳平喘,通經活絡,利水通淋。

列缺有宣肺祛風、疏經活絡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主治病症

列缺主治頭痛,項強,咳嗽,氣喘,咽喉腫痛,口眼㖞斜,手腕無力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

列缺主要用於外感、頭項及肺系疾患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如熱病煩心、咽喉腫痛、落枕、頭項強痛、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及瘧疾、手腕無力、掌中熱、溺血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感冒、神經性頭痛、面神經麻痹、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1.呼吸系統疾病:感冒,哮喘;

2.精神神經系統疾病:偏正頭痛,面神經痙攣,面神經麻痹,三叉神經痛;

3.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腦血管後遺症,腕關節周圍軟組織疾患;

4.其它:遺精,牙痛,高血壓。

刺灸法

刺法

沿皮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

一般沿皮刺0.3~0.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脹,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

2.向下斜刺0.3~0.5寸;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5.

配伍

列缺配後谷治外感;配後溪治頭項痛;配陽溪治腕關節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43.

列缺配風池、風門、合谷,有疏風解表止咳的作用,主治感冒,咳嗽,頭痛,項強。

列缺配照海,有降氣平喘利咽的作用,主治咳喘,咽喉疼痛。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男子陰中疼痛溺血,精出,灸列缺五十壯。

《鍼灸資生經》:主汗出,四肢腫。

研究進展

聲音嘶啞:配照海,留針30分鐘,每隔2~3分鐘行鍼1次,取得較好效果。

遺尿:於該穴皮內埋針,左右兩側交替進行。每週2次。

遺精:據報道,在該穴埋28號1寸毫針,每次留針12~18小時,每週3次,左右交替進行,有較好效果。

頸肩綜合徵:激光照射列缺、肩髃及壓痛點,一般20次後可獲得較好的鎮痛效果。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