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莨菪根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莨菪根

出處《綱目》拼音名LànɡDànɡGēn來源爲茄科植物茛菪的根,秋季拔嫩全株,切下根部,洗淨曬乾。化學成份根中生物鹼多於葉,除含天仙子胺和東莨菪鹼外,尚合去水阿托品,託品鹼和四甲基二氨基丁烷。毒性莨菪根外形頗似胡蘿蔔,常雜長於葫蘿蔔地內,故有誤食中毒者。其臨牀表現以精神症狀爲主。曾報道8例生食或熟食"胡蘿蔔",2~4小時後發生下述中毒症狀:㈠顏面潮紅,瞳孔散大,腺體分泌減少;㈡步伐不穩,平衡失調;㈢意識不清,出現豐富、生動的視幻覺。上述中毒症狀可能系本品所含託品鹼類生物鹼所致。中毒患者,經一般對症治療均獲痊癒。性味①《綱目》:"苦,寒,有毒。"②《本經逢原》:"苦辛,有毒。"功能主治《綱目》:"治邪瘧,疥癬。殺蟲。"用法用量內服:燒存性研末,1~2分。外用:搗敷。注意①《本經逢原》:&quo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