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闕 2017年02月20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巨闕|Juque|Chuchueh|Great Temple|CV14|14|VC14|VC14|KG14|Cv14|Co14

巨闕爲經穴名(jùquē[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CV14, RN14)[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出《脈經》。屬任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巨闕是心的募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巨即巨大,闕即宮門,此穴爲心之募穴,如心氣出入的宮門,故名巨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巨闕穴主要用於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絞痛,心煩驚悸,胸膜炎,支氣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嘔吐,食慾減退,胃潰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症,胸痛,心痛,心悸,胸悶氣短,胸痛,心煩,驚悸,咳嗽,上氣,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脹暴痛,泄瀉,痢疾,屍厥,癲狂,癇證,妄言,黃疸,霍亂,蛔蟲心痛,狐疝,熱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吐逆不食,腹脹,蛔蟲痛,胃痙攣,隔肌痙攣,癔病等。

巨闕穴的別名

巨關(《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王冰注)

巨缺(《鍼灸甲乙經》)

心募(《鍼灸穴名解》[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出處

《脈經》:寸口脈滑,陽實,胸中壅滿,吐逆。宜服前胡湯,針太陽、巨闕瀉之。

穴名解

巨即巨大,闕即宮門,此穴爲心之募穴,如心氣出入的宮門,故名巨闕[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大也;闕,帝之宮庭。闕爲內庭中正之門,俗稱中門,又稱儀門。古者貴家,門必有闕,所以飾門第,別尊卑也。此穴在鳩尾下1寸,胸骨其形似劍,穴當其端,在胸骨劍突大凹陷之下方,內應腹膜,上應膈肌,爲胸腹交關,分別清濁之格界,又爲食管及動靜脈上下通行之關隘,正當心之外圍,爲心之宮城,至尊之門,故喻名爲巨闕。《鍼灸問對》:“心爲一身之主,至貴不可犯……巨闕,心之宮城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異性

安神寧心、寬胸止痛

所屬部位

上腹[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5.

巨闕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巨闕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巨闕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6寸(《備急千金要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

巨闕穴在任脈的位置

巨闕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巨闕穴的位置

巨闕穴在上腹部的位置

巨闕穴的位置

巨闕穴在上腹部的位置(肌肉)

巨闕穴的位置

巨闕穴在上腹部的位置(骨骼)

巨闕穴的取法

在臍上6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巨闕穴位於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仰臥位,於胸劍聯合至臍中連線的上1/4與下3/4的交點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穴穴位解剖

巨闕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深層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分佈;深層有肋間神經和腹壁上動脈分佈;再深層可及腹腔[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巨闕穴的功效與作用

巨闕穴有理氣安神,和胃利膈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穴爲心之募穴,心爲君主之官,本穴居心君至尊之位,爲心經脈氣聚集最盛之地,有安神寧心、寬胸止痛之功。主治發狂驚悸、恍惚不知人,及一切神不內守諸疾。[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巨闕穴主治病證

巨闕穴主要用於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心絞痛,心煩驚悸,胸膜炎,支氣管炎,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嘔吐,食慾減退,胃潰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症,胸痛,心痛,心悸,胸悶氣短,胸痛,心煩,驚悸,咳嗽,上氣,唾血,胃中冷,吞酸,腹脹暴痛,泄瀉,痢疾,屍厥,癲狂,癇證,妄言,黃疸,霍亂,蛔蟲心痛,狐疝,熱病,心胸痛,胃脘痛,反胃,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吐逆不食,腹脹,蛔蟲痛,胃痙攣,隔肌痙攣,癔病等。

巨闕穴主要用於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悶短氣、心絞痛、心煩驚悸、胸膜炎、支氣管炎、癲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嘔吐、食慾減退、胃潰瘍、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症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穴主治胸痛、心痛,心悸、嘔吐、癲狂癇[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133.

巨闕穴主治胸悶氣短,胸痛,心痛,心煩,驚悸;咳嗽,上氣,唾血;呃逆,胃中冷,噎膈,吞酸,胃痛,嘔吐,腹脹暴痛,泄瀉,痢疾;屍厥,癲狂,癇證,妄言;黃疸,霍亂,蛔蟲心痛,狐疝,熱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穴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驚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脹,驚悸,咳嗽,黃疸,蛔蟲痛,屍厥,健忘,胃痙攣,隔肌痙攣,心絞痛,支氣管炎,癔病,胸膜炎,癲癇。

刺灸法

刺法

直刺0.3~0.8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向上斜刺0.5~1寸[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133.

直刺0.5~1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局部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可向上或向下擴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類經圖翼》:刺六分……一曰刺三分。

注意:

肝左葉腫大及心臟擴大者,不宜深刺[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不宜直向深刺或針尖向上斜刺,以防刺入胸、腹腔,損傷肝、胃、心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不可深刺,以免損傷肝臟[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133.

刺巨闕穴,患者須仰臥揚手,乃可下針,防止膈肌下沉,或有傷之也。傷膈肌,則呃格不休[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2-133.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巨闕穴的配伍

巨闕穴配心俞、郄門、通裏治心絞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穴配中脘、豐隆、通谷、後溪治癲狂[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穴配足三裏、內庭治反胃吞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配上脘,有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腹脹,心腹滿。

巨闕配靈道、曲澤、間使,有理氣寬中,養血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怔忡。

巨闕配心俞,屬俞募配伍法,有養心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癲狂。

巨闕配膻中,有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飲,痰喘。

巨闕配內關、心俞,治心痛、心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配關衝、支溝、公孫、陰陵泉,治霍亂[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配風池、後溪、申脈,治癲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配合谷(補)、三陰交(瀉),治子上逼心、氣悶欲絕[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配心俞,治煩心[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巨闕配中脘、天突,治咳逆上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80.

文獻摘要

《扁鵲心書》:風狂,先灸巨闕五十壯,又灸心俞五十壯。

《鍼灸甲乙經》:熱病,胸中憺憺,腹滿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滿,瘛瘲,心痛,氣滿不得息,巨闕主之。狂,妄言,怒,惡火,善罵詈,巨闕主之。息賁時唾血,巨闕主之。胸脅支滿,瘛瘲引臍腹痛,短氣煩滿,巨闕主之。狐疝,驚悸少氣,巨闕主之。

《備急千金要方》:上氣咳逆,胸滿短氣牽背痛,灸巨闕、期門各五十壯。巨闕、照海主瘛瘲引臍腹短氣。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心中煩滿,熱病,胸中痰飲,腹脹暴痛,恍惚不知人,息賁時唾血,蛔蟲心痛,蠱毒霍亂,發狂不識人,驚悸少氣。

《鍼灸大成》:主上氣咳逆,胸滿短氣,背痛,胸痛,痞塞,數種心痛,冷痛,蛔蟲痛,蠱毒貓鬼,胸中痰飲,先心痛,先吐,霍亂不識人,驚悸,腹脹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傷寒煩心,喜嘔發狂,少氣腹痛,黃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脹噫,煩熱,膈中不利,五臟氣相干,卒心痛,屍厥,妊娠子上衝心,昏悶。

巨闕穴研究進展

對胃下垂的治療作用

針刺巨闕對胃下垂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以2寸長針,從巨闕透左肓俞,針入後手提針柄與皮膚呈45°角,慢慢上提,第1次提針10 min,以後每次提3~5 min,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治療120例,治癒47例,顯效12例,好轉49例,無效12例。也有報道向臍左壓痛點透刺40 min,結果顯效31.48%。胃下垂治療後有顯著好轉(P<0.001)。另外,針刺巨闕對胃的張力有一定促進作用,臨牀症狀也有相應好轉。

增強食管蠕動、放寬管腔

現代研究證實,分別針刺健康人巨闕、膻中、天突各穴或同時針刺以上各穴,用鋇餐透視攝片觀察,可使鋇劑下移加快,食管蠕動增強,管腔放寬,痙攣解除[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對膽道的作用

針刺巨闕能促使膽總管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並可解除膽道括約肌痙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