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闕 2016年03月1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巨闕爲經穴名(Jùquè CV14)[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出《脈經》。代號RN1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屬任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爲心募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巨:巨大;闕:宮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此爲心之募穴,如心氣出入的宮門,故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標準定位

心之募穴,位於腹正中線,臍上6寸(《備急千金要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一說在臍上6.5寸(《鍼灸甲乙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仰臥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位於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取法

在臍上6寸,腹中線上,仰臥取穴。

位於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上。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穴位解剖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上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巨闕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淺層主要布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淺靜脈。深層有第七胸神經前支的分支。

特異性

安神寧心、寬胸止痛

功用

有理氣安神,和胃利膈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主治病症

主要用於心胸、神志和脾胃等疾患。如胸悶短氣、心絞痛、心煩驚悸、胸膜炎、支氣管炎、癲狂病症、健忘、胃痛、呃逆、噎膈、嘔吐、食慾減退、胃潰瘍、急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症等。現代研究:針刺巨闕能促使膽總管收縮,促進膽汁分泌。並可解除膽道括約肌痙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主治心胸痛,胃脘痛,呃逆,反胃,吞酸,噎膈,嘔吐,驚悸,健忘,癲癇,以及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膽道蛔蟲症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胃痛,反胃,胸痛,吐逆不食,腹脹,驚悸,咳嗽,黃疸,蛔蟲痛,屍厥,健忘,胃痙攣,隔肌痙攣,心絞痛,支氣管炎,癔病,胸膜炎,癲癇。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肝左葉腫大及心臟擴大者,不宜深刺。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直刺0.3~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5.

配伍

本穴配心俞、郄門、通裏治心絞痛;配中脘、豐隆、通谷、後溪治癲狂;配足三裏、內庭治反胃吞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8.

巨闕配上脘,有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腹脹,心腹滿。

巨闕配靈道、曲澤、間使,有理氣寬中,養血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痛,怔忡。

巨闕配心俞,屬俞募配伍法,有養心安神,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心慌,心悸,失眠,健忘,癲狂。

巨闕配膻中,有寬胸利氣的作用,主治胸痛,蓄飲,痰喘。

文獻摘要

《扁鵲心書》:風狂,先灸巨闕五十壯,又灸心俞五十壯。

《類經圖翼》:刺六分……一曰刺三分。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