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縮 2017年02月1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筋縮:1.症狀名;2.經穴名。

症狀名·筋縮

筋縮爲症狀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又稱縮筋[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指筋脈攣急不舒、疼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脈經》卷三:“脈弗營則筋縮急。”《雜病源流犀燭·筋骨皮肉毛髮病源流》:“筋縮爲熱,縮者短促……是其意實以縮即爲拘攣之義。”

筋縮多由受寒,或熱傷筋脈,或血虛無以養筋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可見於痙病、痹證等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若兼脣青、舌卷、卵縮則爲危候[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經穴名·筋縮

[穴位基礎信息表]筋縮|Jingsuo|Chinso|Ligament Contraction|GV8|8|VG7||LG7|Gv8|Go8

筋縮爲經穴名(Jīnsuō GV8)[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出《鍼灸甲乙經》。《醫學入門》作筋束。屬督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筋即筋肉,縮即攣縮,此穴通肝氣,善治筋攣等病,故名筋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筋縮穴主要用於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經痛,強直性痙攣,肝炎,胃炎,膽囊炎,抽搐,小兒驚癇,瘛瘲,胃痛,黃疸,髒躁,腰背痛,脊強,眩暈,兩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攣,背強,胃痙攣等。

出處

《鍼灸甲乙經》:筋縮,在第九椎節下間,督脈氣所發,俯而取之。

穴名解

筋即筋肉,縮即攣縮,此穴通肝氣,善治筋攣等病,故名筋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說文》:“筋,肉之力也。”爲附着在骨上的韌帶,引申爲肌肉的通稱。縮,《說文》:“縮,亂也。”縱放掣縮,乃亂之義,攣縮。穴在第9椎節下間,因其脈氣與肝俞相通,肝主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本穴治瘛瘲、脊強、天吊諸般抽搐筋攣之症,因名筋縮。[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所屬部位

胸椎[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9.

筋縮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筋縮穴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下凹陷中[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筋縮穴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位於背部第九、十胸椎棘突之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筋縮穴在督脈的位置

筋縮穴在胸椎的位置

筋縮穴的位置

筋縮穴在胸椎的位置

筋縮穴的位置

筋縮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筋縮穴的位置

筋縮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筋縮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臥,於後正中線,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取穴。

筋縮穴位於脊柱區,當後正中線上,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俯伏或伏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穴位解剖

筋縮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淺層主要布有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內側皮支和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棘突間的椎外(後)靜脈叢,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分支和第九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的分支或屬支。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胸神經後支的皮支分佈;深層有胸神經後支和肋間後動脈背側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筋縮穴的功效與作用

筋縮穴有鎮痙熄風、平肝和胃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具有平肝熄風、寧神鎮痙的功效。

筋縮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內應於肝臟,位於肝俞之間。肝膽爲風木之髒,肝主筋,故本穴善治肝風內動、筋脈攣縮之病證;也可治療肝胃不和之胃痛、溼鬱肝膽之黃疸及經脈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筋縮穴在第9椎節下間,因其脈氣與肝俞相通,肝主筋,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本穴治瘛瘲、脊強、天吊諸般抽搐筋攣之症,因名筋縮。[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筋縮穴主治病證

筋縮穴主要用於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經痛,強直性痙攣,肝炎,胃炎,膽囊炎,抽搐,小兒驚癇,瘛瘲,胃痛,黃疸,髒躁,腰背痛,脊強,眩暈,兩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攣,背強,胃痙攣等。

筋縮穴主要用於心肝及脊背疾患:如心痛、癲癇、神經衰弱、癔病、精神病、腰脊神經痛、強直性痙攣、肝炎、胃炎、膽囊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主治癲癇,抽搐,小兒驚癇,瘛瘲;胃痛;黃疸;髒躁,心痛;腰背痛,脊強;眩暈,兩目上翻,手足不收,四肢拘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筋縮穴主治癲癇、抽搐、背強、胃痛[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筋縮穴主治胃痛,脊強,瘈瘲,腰背痛,癲癇,以及肝炎,膽囊炎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脊背強急,腰背疼痛,胃痛,癲癇,抽搐,腰背神經痛,胃痙攣,胃炎,癔病。

刺灸法

刺法

一般針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斜刺0.5~1寸,局部酸脹[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注意:筋縮穴不宜針刺過深,以防刺傷脊髓[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刺椎間腧穴有麻電感時應立即拔針或停止深刺[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1-352.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5.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36.

筋縮穴的配伍

筋縮穴配大椎、人中治小兒驚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配水道可治脊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穴配懸樞、脊中、中樞治胃痙攣[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74.

筋縮配曲骨、陰谷、行間,有清熱化痰的作用,主治癲癇。

筋縮配水道,有溫通陽氣,散寒止痛的作用,主治脊強,腰痛寒痛。

筋縮配太沖、合谷,治抽搐[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筋縮配中渚、陽陵泉,治脊背強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筋縮配太沖、百會,治眩暈[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筋縮配印堂、鳩尾、腰奇,治癲癇[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狂走,癲疾,脊強急,目轉上插,筋縮主之。小兒驚癇加瘛瘲,脊急強,目轉上插,筋縮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驚癇,狂走,癲疾,脊急強,目轉上垂。

《鍼灸大成》:主癲疾,狂走,脊急強,目轉反戴,上視,目瞪,癇病多言,心痛。

筋縮穴研究進展

對胃蠕動調節作用

對胃扭轉患者,用X線攝片觀察其胃的收縮情況,發現針前胃呈蝦狀,大彎側在上,小彎側在下,而針筋縮、足三裏,得氣麻脹感達胃部,出現胃抽動、攣縮感。針20次後,X線攝片顯示,胃大彎側在下,小彎側在上,症狀消失而愈。[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53.

提高細胞免疫水平

現代研究報道,針刺筋縮後發現細胞免疫水平隨治療次數逐漸升高[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