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金雞勒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金雞勒

出處《綱目拾遺》拼音名JīnJīLè別名金雞納(李承祜《藥用植物學》)。來源爲茜草科植物紅色金雞納樹或其它幾種同屬植物的樹皮、枝皮及根皮。採收的方法有多種:在南美,通常於雨季將樹砍倒,剝取樹皮,曬乾或烘乾,並加壓成扁平的片狀。樹皮乾燥時捲成筒狀。在爪哇及印度用掘根法和截枝法。掘根法系將生長約12年的金雞納樹連根挖出,剝取樹皮或根皮;截枝法系自地面上將樹砍倒,剝取樹皮,使殘留的樹幹基部發生不定枝條,並留1~2枝任其生長,待樹枝長大後,再將樹皮剝下,曬乾或烘乾。我國採用的主要爲截枝法。原形態①紅色金雞納樹,又名:紅色規那樹、紅色奎寧樹。常綠大形喬木,高達30米,離地6米左右分枝,樹皮赤褐色。葉有柄,對生;葉片廣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銳尖或鈍尖,全緣,長達30釐米,上面深綠色,稍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常帶紅色,多毛,葉詠上亦有白毛。圓錐花序頂生,花托鍾狀,稍細長;萼甚短,宿存,上部5裂,裂片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