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 2012年05月1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經絡,中醫學術語之一,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

經脈沿一定的循行路徑分佈於身體的較深部,是經絡中直行的主幹,與各臟腑密切聯繫。經脈的分枝稱爲絡脈,橫行於身體較淺表部,沒有一定的循行路徑。絡脈上細小的分枝爲孫絡。經脈主要包括十二經脈(又稱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十二經脈與奇經八脈中的督、任二脈合稱十四經;每一經脈均有分枝的絡脈。錯縱複雜的經絡內聯五臟六腑,外絡皮肉筋骨,貫通上下,遍佈全身,使人體成爲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中醫理論認爲經絡既是運行氣血,內屬臟腑、外絡肢節,發揮營衛之氣防禦作用的通道;又是外邪入侵的途徑,所以當人體生病時,經絡便是疾病進犯機體和把內臟病變表現於體表的途徑。經絡學說不僅和陰陽、五行一樣是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臨牀診治、用藥、針炙等均有實際指導意義。在中醫典籍《醫學入門》中“醫者不明經絡,猶人夜行無燭”的說法,充分體現了經絡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對經絡進行的多方面研究,肯定了經絡的存在,但對其實質尚無統一的、完善的解釋。

《靈樞·經脈》:“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於外踝之上,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爲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爲主。它們縱橫交貫,遍佈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者有“徑”之意思,如路徑可通達各處,且是直行之幹線;“絡”者有“網”之意思,縱橫連結之網路,是橫出的旁枝;此絡網可將人體的上下、左右、前後、內外等連結,進而或深或淺地將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頭面、軀幹、四肢等都連繫起來,用真氣來促進全身細胞生理的作用,顯現生命的現象。經絡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五絡,以及很多絡脈和孫絡脈等總稱之名。

經絡系統的組成

經絡系統由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以及十五絡脈和浮絡、孫絡等。經絡的正經十二脈,是構成整體循環的主體,奇經八脈是調節十二經脈之作用。也可說前者爲一般人皆具足之經脈,後者爲修行者所開發出來之特有經脈。

經絡的生理功能

聯絡臟腑,溝通內外: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平衡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

經絡系統在人體中縱橫交錯、溝通內外、聯繫上下,聯繫了人體髒與髒之間、臟腑之間、臟腑與體、五官之間的聯繫,使人體成爲一個有機的整體。

運行氣血,濡養周身: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氣血,其作用是濡潤全身臟腑組織器官,使人體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通過經絡系統將氣血及營養物質輸送到周身,從而完成和調於五髒,灑陳於六腑的生理功能。

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經絡系統的作用是“行氣血而營陰陽”,營行脈中,衛行脈外,使營衛之氣密佈周身。外邪侵犯人人體往往由表及裏,先從皮毛開始,衛氣是一種具有保衛作用的物質,它能抵抗言不由衷邪的侵犯,其充實於絡脈,絡脈散佈於全身,密佈於皮部,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衛氣首當其衝發揮其抵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

經絡學說的臨牀應用

說明病理變化:由於經絡是人體通內達外的一個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調時,其又是病邪傳注的途徑,具有反映病候的特點,故臨牀某些疾病的病理過程中,常常在經絡循行通路上出現明顯的壓痛,或結節、條索狀等反應物,以及相應的部位皮膚色澤、形態、溫度、電阻等的變化。通過望色、循經觸摸反應物和按壓等,可推斷疾病的病理變化。

指導辨證:由於經絡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絡屬的臟腑及組織器官,故根據體表相關部位發生的病理變化,可推斷疾病的經脈和病位所在。臨牀上可根據所出現的證候,結合其所聯繫的臟腑,進行辨證歸經。

指導治療:鍼灸治病是通過針刺和艾灸等刺激體表某些腧穴,以疏通經氣,調節人體臟腑氣血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由於內屬臟腑,外絡肢節,因而在臨牀治療時常根據經脈循行和主治特點採用循經取穴進行治療。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