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

踝關節損傷 四肢損傷 骨科疾病 踝關節與足部損傷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ìng féi xià lián hé qián bù fēn lí

2 英文參考

separation of anterior part of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3 概述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常伴隨腓骨遠端骨折、脛腓聯合骨折和脛骨結節撕脫骨折同時發生損傷後導致踝關節穩定

若是單純脛腓聯合韌帶損傷,只須閉合復位和小腿石膏固定6周。在伴有脛腓下聯合分離的腓骨骨折者,腓骨的復位治療甚重要。要根據不同骨折類型,採用相應方法

5 英文名稱

separation of anterior part of tibiofibular syndesmosis

7 ICD號

S96.9

9 病機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爲外旋傷力所致。距骨體的前部分推擠外踝,使其向外向後扭轉,常見脛骨結節撕脫。但多數病例爲脛腓前韌帶本身撕裂。以後是韌帶後方的滑膜盲管被撕裂及骨間韌帶部分纖維斷裂,腓骨在外旋時,脛腓後韌帶也承受應力,可發生脛骨後脣撕脫骨折,此點被學者認爲是外旋損傷的特徵,並暗示前脛腓聯合亦分離。撕脫骨片很小,極少超過關節面的1/4(圖1)。

外旋傷力大小不同,脛腓聯合自前向後的破裂深度亦各異,如傷力持續,必然腓骨發生螺旋形骨折,其骨折平面各不相同,極少數可出現解剖頸骨折(稱Maisonneuve骨折)。多數爲腓骨遠端骨折,有人稱之爲經脛腓聯合腓骨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圖2)。此類病例可有三角韌帶淺層的前部撕裂,或內踝前丘部骨折,或內踝骨折,或三角韌帶深層和淺層都斷裂。

10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的臨牀表現

外傷史,局部腫脹、疼痛畸形、壓痛(+)及功能障礙。

11 輔助檢查

X線檢查,應力下攝片,能間接證實韌帶損傷及顯示骨折

12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的診斷

據以上分析,在診斷脛腓前聯合分離時可伴隨以下骨折:腓骨遠端骨折;經脛腓聯合骨折;脛骨結節撕脫骨折脛骨後脣撕脫骨折內踝前丘部骨折伴踝關節內側間隙增寬。

小腿內旋位,踝關節攝片如果踝關節小腿內旋30°~40°時,在踝關節正位片上,外踝呈現凹陷,說明腓骨處於外旋位,應該檢查腓骨,排除腓骨骨折。此外,可做患足蹠屈位時踝關節側位攝片,如發現踝關節前部間隙不平行且增寬,應懷疑脛腓下聯合前韌帶撕裂。

踝穴片是診斷脛腓下聯合分離的重要手段。正常腓骨與脛骨結節的重疊陰影B~C,不小於8mm,或不小於腓骨寬度的1/3。正常脛腓骨聯合間隙A~B應不超過3mm。如攝片時足外旋,此間隙縮小,足內旋時間隙清晰可見。攝踝穴位片,踝關節內側間隙最清楚,並有增寬。說明脛腓聯合前部撕裂及內側三角韌帶損傷

關節側位片:在應力下脛骨向前拉,患足向後推,脛骨向前移而距骨腓骨向後外移。因此在側位片顯示踝關節前間隙增寬。

13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的治療

13.1 非手術治療 

若是單純脛腓聯合韌帶損傷,只須閉合復位和小腿石膏固定6周。脛骨後脣撕脫骨折骨折片不超過1/4關節面,且對關節無影響者,亦可用石膏固定。在伴腓骨骨折的病例如能復位,仍可用石膏固定。骨折復位不滿意者,即應做腓骨切開復位及內固定,腓骨牢固地固定後,用小腿石膏固定6周。

13.2 手術治療 

在伴有脛腓下聯合分離的腓骨骨折者,腓骨的復位治療甚重要。要根據不同骨折類型,採用相應方法

13.2.1 (1)如腓骨遠端螺旋形骨折

則用兩枚螺釘固定,螺釘應從後外方向前內方,從遠端向近端。

13.2.2 (2)腓骨下段橫形或短斜形骨折

可採用髓內釘固定,以確保腓骨穩定保持脛腓下聯合復位。爲了避免螺釘斷裂和保護踝關節及腓骨生理功能,著者主張術後8周取出脛腓下關節處的螺釘。

脛腓下聯合分離,一般不做內固定,但在下列情況下應固定脛腓下聯合:腓骨高位骨折單純固定腓骨不能保持下聯合復位;外踝固定後或修補三角韌帶並固

外踝後仍不能維持下聯合穩定者。

脛腓下聯合可用螺釘固定,也可用“U”形釘固定。在脛腓下聯合前做6cm長切口,內旋腓骨復位,然後用1或2枚脛腓聯合“U”形釘,短臂插入腓骨,長臂插入脛骨,“U”形釘應與脛腓前韌帶平行。

伴有三角韌帶撕裂者可以閉合復位並用石膏固定8周。固定期必須經常隨訪,一旦發現內側間隙增寬,即應手術治療。

14 預後

脛腓下聯合前部分離經手術治療,預後尚可。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