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 2016年09月1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健忘(amnesia[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症狀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9.。是指以記憶力減退、遇事易忘爲主要表現的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見《嚴氏濟生方》卷四。亦稱善忘、喜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68.、多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9.。健忘與生性遲鈍、天資不足者不同[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歷代醫家認爲本病與心脾腎有關[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醫方集解·補養之劑》曾經指出:“人之精與志,皆藏於腎,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健忘證治》說:“脾主意與思,意者記所往事,思則兼心之所爲也……今脾受病,則意舍不清,心神不寧,使人健忘,盡心力思量不來者,是也……二者通治。”可見本病多由心脾不足、腎精虛衰而起[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蓋心脾主血,腎主精髓,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則陰血損耗;房事不節,精虧髓減,則腦失所養,皆能令人健忘[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高年神衰,亦多患此[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健忘的症狀

記憶力減退,遇事易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9.

健忘的病因

多因心、腎、腦髓不足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39.

《醫林改錯·腦髓說》:“所以小兒無記性者,腦髓未滿;高年無記性者,腦髓漸空。”

《類證治裁》卷四:“健忘者,陡然忘之,盡力思索不來也。夫人之神宅於心,心之精依於腎,而腦爲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實記性所憑也。”“小兒善忘者,腦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

蓋心脾主血,腎主精髓,思慮過度,傷及心脾,則陰血損耗;房事不節,精虧髓減,則腦失所養,皆能令人健忘[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健忘的辨證治療

健忘常與不寐並見,二者在病因證治方面亦有密切聯繫,治療原則一般以養心血、補脾腎爲主[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須交通心腎。

健忘·痰濁上擾證

健忘·痰濁上擾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phlegm-turbidit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痰濁壅盛,擾及心神,以健忘嗜臥,頭暈胸悶,嘔惡,咳吐痰涎,苔膩,脈弦滑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痰迷心竅者,用導痰湯下壽星丸;

健忘·肝氣鬱結證

健忘·肝氣鬱結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肝氣鬱結,氣機不暢,以健忘心悸,胸悶脅脹,善驚易恐,喜太息,苔薄,脈弦細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健忘·血瘀閉阻證

健忘·血瘀閉阻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blood stasis[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瘀血阻滯腦絡,以遇事善忘,心悸胸悶,言語遲緩,神思欠敏,表現呆鈍,面脣暗紅,舌紫暗有瘀點,脈細澀或結代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血瘀於內,喜忘如狂者,用代抵當丸。

健忘·心脾兩虛證

健忘·心脾兩虛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脾兩虛,心神失養,以健忘失眠,精神疲倦,食少心悸,舌淡,脈細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思慮傷脾者證見精神疲倦,食少心悸,不寐健忘[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治宜補養心脾,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主之[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心氣不足,怔忡健忘者,用辰砂妙香散;

健忘·腎精虧虛證

健忘·腎精虧虛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kidney essence insufficienc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腎精虧虛,心神失養,以健忘,形體疲憊,腰痠腿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泄,五心煩熱,舌紅,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腎精虧耗者證見腰痠乏力,甚則滑精早泄,若陰虛則舌紅,脈細數,用六味地黃丸[備註]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誑直訣》):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加酸棗仁、五味子、遠志、菖蒲之類,若陰陽兩虛,舌淡,脈沉細者,則六味地黃丸加鹿角膠、蓯蓉、巴戟天、紫河車等品[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因病善忘者,若精血虧損,宜培肝腎,用六味丸加遠志、五味;

健忘·心腎不交證

健忘·心腎不交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incoordination between heart and kidney[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心火腎水,上下不交,以遇事善忘,腰痠腿軟,或有遺精,頭暈耳鳴,或手足心熱,心煩失眠,舌紅,苔薄白,脈細數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心火不降,腎水不升;神明不定者,用朱雀丸;

上盛下虛者,用養心湯;上虛下盛者,用龍眼湯;

健忘·年老神衰證

健忘·年老神衰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senile neurasthenia[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年齡較大,心神衰退,以遇事善忘,形體衰憊,神志恍惚,氣短乏力,腰痠腿軟,納少尿頻,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年老神衰而健忘,多屬生理衰退的現象,與因病而致健忘不同,藥難取效[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年高神衰者,用加減固本丸。

健忘·痰瘀閉阻證

健忘·痰瘀閉阻證(amnesia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phlegm and static blood[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是指痰停血瘀,痹阻心神,以遇事善忘,兼語言遲緩,神思欠敏,表情呆鈍,舌有瘀點,苔白膩,脈滑或細澀等爲常見症的健忘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素有痰飲者,用茯苓湯;

素體不足,勞心過度

素體不足,勞心過度而見精神恍惚健忘者,可用枕中丹[備註]枕中丹(《備急千金要方》):龜版、龍骨、遠志、菖蒲主之[參考資料]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6.

稟賦不足,神志虛擾者,用定志丸、孔聖枕中丹;

勞心誦讀,精神恍惚者,用安神定志丸;

關於多忘

多忘又名善忘、健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2.。《諸病源候論·多忘候》:“多忘者,心虛也。心主血脈而藏神。若風邪乘於血氣,使陰陽不和,時相併隔,乍虛乍實,血氣相亂,致心神虛損而多忘。”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