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耆建中加當歸湯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黃耆建中加當歸湯

黃耆建中湯、黃耆湯黃耆1兩半(蜜炙),當歸(洗,去蘆,薄切,焙乾)1兩半,白芍藥3兩,桂枝1兩1分(去粗皮,不見火),甘草1兩(炙)。上爲粗末。傷寒。發熱,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未可表散發汗者。黃耆建中湯、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三四)。《本事方釋義》:黃耆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當歸氣味辛甘微溫,入手足少陰足厥陰;白芍藥氣味酸微寒,入足厥陰;桂枝氣味辛溫,入足太陽;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姜、棗之辛甘和榮衛。此建中湯也,以之治傷寒之頭疼煩渴,脈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者,未可表散發汗故也。傷寒:昔有鄉人丘生者,病傷寒,予爲診視,發熱頭疼煩渴。脈雖浮數而無力,尺以下遲而弱。予曰,雖屬麻黃證,而尺遲弱,仲景雲,尺中遲者,榮氣不足,血氣微少,未可發汗,予於建中湯加當歸黃耆令飲,翌日脈尚爾,其家煎迫,日夜督發汗藥,言幾不遜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調榮而已,至五日尺部方應,遂投麻黃湯,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