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心法要訣》

清 吳謙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瀉泄

初熱作瀉柴苓先,脾虛冷木香煎,色黃酸臭胃苓治,灌漿虛滑豆蔻丸。【注】痘證不喜祕結,更忌瀉利。初出時瀉,尚具開通之功,火熱由利而解。若瀉甚,則是邪氣並於腸胃,迫而下降,使傳化失常也,宜柴苓湯主之。起脹時瀉,手足逆冷,痘不起,其色淡白,此冷瀉也,以陳氏木香散主之。如中滿惡食,瀉黃酸臭,手足心熱面赤瘡紅,此胃熱作瀉,以胃苓湯主之。惟成漿時尤爲緊要,蓋痘瘡至此,津液已衰,脾胃已弱,復加泄瀉,則百變叢生,急以豆蔻丸主之。

柴苓湯

黃芩半夏(姜炙)白朮土炒甘草(生)赤茯苓豬苓澤瀉柴胡引用生薑燈心水煎服。【方歌】痘形未見先泄瀉,柴苓疏利功最捷,芩半術甘赤茯苓豬苓柴胡澤瀉

陳氏木香散

(方見厥逆)

胃苓湯

陳皮厚朴(姜炒)赤茯苓蒼朮(米泔水浸、炒)豬苓澤瀉白朮土炒)引用燈心水煎服。【方歌】裏實作瀉胃苓治,陳皮厚朴赤茯苓蒼朮豬苓澤瀉,減桂倍術效無窮。

豆蔻丸

龍骨()肉豆蔻(面裹,煨,去油木香(煨)砂仁訶黎勒肉(面裹煨,各五錢)赤石脂(,七錢半)白枯礬(三錢)共爲細末,麪糊爲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