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金 劉完素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裏證

裏證脈實而不浮,不惡寒惡風,身不疼,自汗譫語,不大便,或咽乾腹滿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證宜小承氣湯(十二)、大承氣湯(十)、調胃承氣湯(十一),選而用之。一法不問風寒暑溼,或表、裏兩證俱不見,但無表證而有可下者,通用三一承氣湯(十三)下之。此藥發峻效,使無表熱入裏,而無結胸及痞之衆疾也。或熱結極深而諸藥數下,畢竟不能利,不救成死者,大承氣湯甘遂一錢匕下之。病在裏,脈沉細者,無問風寒暑溼,或表裏證俱不見;或內外邪所傷,有汗無汗、心腹痛滿、譫妄煩躁、蓄熱內盛、但是脈沉者,宜三一承氣湯(十三)合解毒湯(二十一)下之。解毒調胃承氣湯,能瀉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