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市 2017年02月16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鬼市爲經穴別名。1.水溝;2.承漿。[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1.

水溝穴的別名·鬼市

鬼市爲經穴別名,即水溝[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1.。見《千金翼方》:“邪病語不止及諸雜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

[穴位基礎信息表]人中|Renzhong|Jenchung|Middle of Man|GV26|26|VG25||LG25|Gv26|Go26

水溝爲經穴名(Shǔigōu GV26,DU26)[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又稱“人中( rénzhōng )”[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出《鍼灸甲乙經》。《肘後備急方》名人中[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別名鬼宮、鬼市、鬼客廳[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屬督脈[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水溝是督脈、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水即水液,溝即溝渠,此穴在人中溝,形似水溝,故名水溝[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水溝穴主要用於頭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諸肌痙攣,面腫脣動,僻,齒痛,鼻塞,鼻衄,休克,癲癇,精神病,癔病,頸項強痛,急性腰扭傷,中風昏迷,口噤不開,口眼㖞斜,水氣浮腫,小兒驚風,心腹絞痛,暈厥,窒息,精神分裂症,低血壓,昏厥,抽搐,急慢驚風,脣腫,牙關緊閉,目赤腫痛,腹脹,胃痛,消渴,黃疸,閃挫腰痛,脊膂強痛,遍身水腫,氣衝心胸,中暑,腰脊強痛,鼻鼽,虛脫,面神經麻痹,口眼肌肉痙攣,暈車,暈船等,並可用於急救。

水溝穴的別名

人中(《肘後備急方》),鬼宮(《備急千金要方》),鬼客廳(《備急千金要方》),鬼市(《千金翼方》)。

出處

《鍼灸甲乙經》:水溝,在鼻柱下人中,督脈、手足陽明之會,直脣取之。

穴名解

水即水液,溝即溝渠,此穴在人中溝,形似水溝,故名水溝[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指水液、涕水。溝,田間之水道曰溝。中醫有“天食人以五氣,天氣通於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氣通於口”之說。該穴正當鼻下口上,亦天之下、地之上,取其人在其中,故名之。陳修園說:“人之鼻下口上,水溝穴,一名人中。取身居乎天地中之義也。”養生家閉口藏舌,舌舐上顎,運送口中津液下行,滋潤喉嚨,通滲臟腑。本穴正當口水吞嚥向上翻轉之路,故名水溝。《金針梅花詩鈔》:“水溝近鼻長流水。”人中穴恰處鼻脣溝上1/3與中下2/3交界處,爲何不居鼻脣溝之中?此一值得深思之處也。拙慮,穴居通天氣之鼻與納地氣之口之間,主治神昏恰爲天地之氣不通之症。刺之則脈氣通,天地得以交通,故神清矣。再者心居人身上1/3,人中與之遙對,心主神,神昏亦心之大症也亦現代黃金分割點之一例也。[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異性

水溝是督脈、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所屬部位

人中[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30.

水溝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水溝穴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水溝穴位於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仰靠或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穴位於鼻柱下,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一說“在鼻下三分,銜水突起處是穴。”(《扁鵲神應鍼灸玉龍經》) 。

水溝穴在督脈的位置

水溝穴在人中的位置

水溝穴的位置

水溝穴在人中的位置 (圖出自《中醫大辭典》)

水溝穴的位置

水溝穴在人中的位置

水溝穴的位置

水溝穴在人中的位置(骨骼)

水溝穴的位置

水溝穴在人中的位置(肌肉)

水溝穴的取法

仰靠或仰臥,於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取穴。

水溝穴位於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仰靠或仰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正坐仰靠或仰臥位,於人中溝中線的上、中1/3交點處取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穴位解剖

水溝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和上脣動、靜脈。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眶下神經分佈;深層有面神經頰支和上脣動脈(面動脈分支)分佈[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

布有面神經頰支,眶下神經分支;上脣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水溝穴的功效與作用

水溝穴具有醒神開竅、清熱熄風的功效。

水溝穴有蘇厥逆、利腰脊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穴又名人中、鬼宮,爲臨牀治療神志疾病的常用急救要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因水溝穴位於口鼻之間,能溝通任督陰陽經氣以協調陰陽,且督脈“入屬於腦”,故可開竅啓閉、寧心安神[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督脈貫行腰脊,《難經·二十九難》:“督之爲病,脊強而厥。”刺水溝穴疏利腰脊,可收立竿見影之效[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是督脈與手足陽明經交會穴,手足陽明經循於口、齒、鼻、面部,本穴位於口之上、鼻之下,因此可祛風通絡,治療頭面五官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位於“天地”之間的“人”部,上爲“陽脈之海”的督脈,下爲“陰脈之海”的任脈,具有交通陰陽、醒神開竅、回陽救逆之功效,爲醒腦開竅的要穴,用於治療各種神志昏迷患者[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疏利腰脊作用明顯,治療急性腰扭傷療效較佳[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處又爲督脈、手足陽明之會,故善治面癱[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所謂通天氣者,即吸則取之於天,呼則還之於天。籍人心肺鼓盪,膈肌升降,而作吐納,是與天氣作循環也,故亦喻胸廓爲天。所謂通地氣者,即飲食水谷動植等物,皆取之於地,入之於口,經胃腸消化吸收精華,排出便溺,仍還之於地,合於土壤,又復產生水谷動植物以供口腹。是與地氣作循環也,故喻腹腔爲地。人中之名,較水溝之名爲雅,且顯。故後世呼本穴當日人中,而不言水溝。近今水溝之名,已受自然淘汰,而不常見用矣。又本穴爲督脈與手陽明經左右交通之會,故治口眼㖞斜。又以本穴在脣,故治脣動如蟲行,又以手陽明之經,內屬大腸,大腸吸收水分。本穴既爲督脈與手陽明之會穴,故亦能治失水致燥而成之消渴症。[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水溝穴主治病證

水溝穴主要用於頭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諸肌痙攣,面腫脣動,僻,齒痛,鼻塞,鼻衄,休克,癲癇,精神病,癔病,頸項強痛,急性腰扭傷,中風昏迷,口噤不開,口眼㖞斜,水氣浮腫,小兒驚風,心腹絞痛,暈厥,窒息,精神分裂症,低血壓,昏厥,抽搐,急慢驚風,脣腫,牙關緊閉,目赤腫痛,腹脹,胃痛,消渴,黃疸,閃挫腰痛,脊膂強痛,遍身水腫,氣衝心胸,中暑,腰脊強痛,鼻鼽,虛脫,面神經麻痹,口眼肌肉痙攣,暈車,暈船等,並可用於急救。

水溝穴主要用於頭面、神志及腰脊疾患等:如口眼部諸肌痙攣、面腫脣動、僻、齒痛、鼻塞、鼻衄、休克、癲癇、精神病、癔病、及頸項強痛、急性腰扭傷;並可用於急救[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穴主治中風昏迷,口噤不開,口眼㖞斜,面腫脣動,水氣浮腫,小兒驚風,心腹絞痛;以及休克,暈厥,窒息,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低血壓,急性腰扭傷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

水溝穴主治昏厥,中風口噤,癲癇,抽搐,急慢驚風;口㖞,脣腫,齒痛,鼻塞,鼻衄,牙關緊閉,目赤腫痛;腹脹,胃痛,消渴,黃疸;閃挫腰痛,脊膂強痛;遍身水腫,氣衝心胸,中暑[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主治昏迷、暈厥、癲狂病、小兒驚風、口角㖞斜、腰脊強痛[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

中風,牙關緊閉,口歪,脣腫,齒痛,鼻塞,鼻鼽,閃挫腰痛,脊膂強痛,昏迷,暈厥,抽搐,消渴,黃疸,遍身水腫,癲癇,虛脫,休克,面神經麻痹,口眼肌肉痙攣,癔病,精神分裂症,暈車,暈船。

刺灸法

刺法

向上斜刺0.3~0.5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0.,局部以痛感爲主[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捻轉時可有酸脹感[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或用指甲按掐[參考資料] 孫國傑主編. 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8.[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灸法

不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可灸[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穴的配伍

水溝穴配合谷、十宣治休克、虛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穴配風池、風府、中脘、太沖治精神分裂症[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穴配委中治急性腰扭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水溝配合谷、內庭、中極、氣海,有解暑清熱,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暑不醒人事。

水溝配中衝,合谷,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中風不醒人事。

水溝配委中,有活血祛瘀,行氣通經的作用,主治閃挫腰痛。

水溝配合谷、陰陵泉、內關、風池、湧泉,治驚厥[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配上星、風府,治鼻流清涕[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配委中,治腰脊強痛[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配海泉、承漿、合谷、金津、玉液、長強,治口內生瘡[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水溝配承漿、金津、玉液、曲池、勞宮、太沖、行間、商丘、然谷、隱白,治消渴[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督脈、手、足陽明之會。

《鍼灸甲乙經》:寒熱頭痛,水溝主之。水腫,人中盡滿,脣反者死,水溝主之。口不能水漿,㖞僻,水溝主之。癲疾互引,水溝及齦交主之。睊目,水溝主之。鼻鼽不得息,不收涕,不知香臭及衄血不止,水溝主之。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治消渴,飲水無度,水氣遍身腫,失笑無時,癲癇,語不識尊卑,乍喜乍哭,牙關不開,面腫脣動,狀如蟲行,卒中惡。

《銅人腧穴鍼灸圖經》:風水面腫,針此一穴,出水盡即頓愈。

《類經圖翼》:千金雲:此穴爲鬼市,治百邪癲狂,此當在第一次下針。凡人中惡,先掐鼻下是也。鬼擊卒死者,須即灸之。

《席弘賦》:人中治癲功最高,十三鬼穴不須饒。

《肘後備急方》:救卒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

《勝玉歌》:瀉卻人中及頰車,治療中風口吐沫。

水溝穴研究進展

對呼吸功能調整作用

針刺水溝對呼吸功能具有特異性的調整作用,動物實驗中,在動物呼吸暫停期間,電刺激“水溝”區可致膈神經重新產生吸氣性放電及呼吸暫停時間縮短,其機制爲解除枸櫞酸鈉對中樞吸氣活動的抑制,產生吸氣效應。另外,水溝對呼吸功能的作用與呼吸中樞功能狀態有關,針刺麻醉動物的“水溝”,可使呼吸運動即時性增強,呼吸暫停時,可使呼吸恢復。在呼吸週期的不同時刻針刺,其效應不同,在吸氣末期急刺,引起吸氣動作加強;在呼氣末期急刺,則引起呼氣動作加快。[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針刺實驗性休克動物的“水溝”,可引起呼吸及時加強,血壓明顯上升,並對各種休克的急救都有顯著效果[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抗休克作用

水溝穴的抗休克作用已被實驗和臨牀所證實[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大量動物實驗證明,無論是失血性休克、輸血性休克,還是動脈注入枸櫞酸鈉液引起的休克,在呼吸暫停時針刺“水溝”,大多數都可以恢復。進一步研究表明,針刺休克家兔的“水溝”,可改善腦電活動,使波形變整、節律性加強、波幅增加、頻率加快。對休克家兔,針刺“水溝”能使血糖含量明顯上升,增加5-HT濃度,血清肌酸磷酸激活酶活力增強。針刺失血性休克貓的“水溝”,可使血壓回升、腎與腸道血流量改善,且使休克家犬的低心排血量、高外周阻力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針刺水溝穴,能提高失血性休克的家兔血氧水平。

針刺水溝穴,能提高休克家兔心肌糖原活躍、心肌的物質代謝,增強心肌的能量供應。

針刺水溝穴,能快速調節休克家兔的三磷酸激酶,使其活力大大增加,使三磷酸腺苷分解加強,心肌收縮得到能量的供給,有利於阻斷休克的發生與發展。

電針水溝可使失血性休克的動物血壓上升,紅細胞壓積下降,白細胞增多,血漿皮質酮下降;減少休克所致受損心肌細胞數及受損面積,減輕受損程度;提高休克動物的抗損傷能力,延緩休克發展,降低死亡率[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針刺水溝穴可使頸總動脈血流量明顯增加,迅速改善昏迷、低血壓以及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全身血量分佈[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對心血管功能的影響

如失血性休克的狗,心臟指數和每搏輸出量顯著地進行性減少,總外周阻力進行性增高,出現典型的低心排血量、高外周阻力的血流動力學紊亂,針刺“水溝”可使休克狗的心臟指數和每搏輸出量在3h內始終穩定於基礎水平的50%~60%,總外周阻力僅適度增高,說明針刺可使低心排血量、高外周阻力的血流動力學紊亂得到一定程度的糾正。此外還使腎和小腸血流量始終分別穩定於基礎水平的40%和60%左右,改善內臟嚴重缺血狀態。針刺家兔的“水溝”,發現頸總動脈血流量均明顯增加,與針刺家兔“合谷”、“足三裏”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01)。提示針刺水溝對頸總動脈血流量增加具有相對特異性。另外,針刺“水溝”,觀察失血性休克的兔心肌糖原和磷酸化酶含量變化,結果證明,針刺“水溝”能使其含量明顯升高,從而活躍休克心肌的糖代謝,加強心肌的能量供給。[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對胃運動的影響

針刺水溝對胃運動的抑制效應有相對特異性。針刺狗“水溝”可使胃竇部運動很快抑制,在針刺20 min後效果最佳。對照組非腧穴針刺30 min,未見胃竇部運動有明顯變化。同時針刺“水溝”可使血中5-HT含量下降,胃壁顯示出5-HT熒光的腸嗜鉻細胞(EC細胞)數目明顯增多,每一個EC細胞內5-HT含量明顯增多,說明EC細胞貯存5-HT增多、釋放5-HT減少,這一作用可能與針刺抑制胃竇部運動有關。[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動物實驗提示,針刺水溝對胃收縮頻率和振幅均有明顯抑制作用[參考資料]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對腦血管的影響

電針實驗性腦梗死犬的“水溝”、“合谷”,能使腦梗死過程中的腦血管阻力降低,同時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血循環,增加血氧和葡萄糖的供給,腦動、靜脈氧分壓差減小,腦血氧利用率顯著降低,從而對腦組織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對鎮痛、針刺麻醉的影響

以“水溝”、“承漿”做針刺麻醉手術,以動物模擬實驗,測量腦分區ACh含量和AChE活力,結果表明,電針誘導30 min的動物,下丘腦ACh含量及AChE活力比對照組均有顯著增加,而丘腦、尾狀核及大腦皮質的ACh含量和AChE活力在針刺組與對照組間無顯著差異。初步看出,電針誘導過程中外周某些膽鹼能神經指標(如AChE活力)無明顯改變,而中樞膽鹼能神經在下丘腦有顯著變化(表現爲ACh含量增加、活力升高),提示下丘腦膽鹼能神經元參與針刺麻醉調整和鎮痛作用的可能性。又有報道認爲電針“水溝”引起正常動物血壓升高與中樞膽鹼能神經元激活有密切關係。內源性阿片樣物質與α腎上腺能也參與針刺升壓過程,尤其是內源性阿片物質可能作爲膽鹼能系統激活的中間環節而起作用。針刺“水溝”,測試對失血性休克家兔腎上腺髓質兒茶酚胺組化的影響,結果表明,針刺“水溝”可見血壓有意義地升高,可以提高休克家兔心電圖R波電位,降低休克動物死亡率,並延緩死亡時間,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用組織化學方法證實,非針刺組動物腎上腺髓質兒茶酚胺熒光明顯減弱,而針刺組家兔熒光則明顯增強。用熒光分光光度計定量分析,針刺組明顯高於非針刺組,經統計學處理表明有顯著性差異,和熒光顯微鏡觀察結果相一致。上述結果表明,針刺“水溝”可以阻止休克家兔腎上腺髓質兒茶酚胺的減少,延緩休克的發展,降低休克動物的死亡率,用形態學方法進一步證實針刺“水溝”抗休克作用的內分泌機制。[參考資料]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65-367.

用於針麻

水溝穴針刺有鎮痛、鎮靜、鬆弛腹肌、抑制內臟牽拉反應等良好效果,故可用於針麻[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21.

治療癔病性抽搐

水溝穴配內關、陽陵泉、三陰交、太沖,用瀉法,每日1次 ,10次爲1療程。

治療癔病性木僵

水溝穴配合谷,用0.5寸毫針刺激,刺激強度隨症狀緩解而逐漸減弱。

治療呃逆

取水溝穴,從下向上斜刺,2分鐘運針1次。留針10分鐘。

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配合谷,得氣後用較大幅度提插捻轉,用瀉法。

承漿穴的別名·鬼市

鬼市爲經穴別名。出《備急千金要方》。即承漿。[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21.

承漿爲經穴名(Chéngjiāng CV24)。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爲足陽明、任脈的交會穴。承:承受;漿:水漿。穴在嘴下,故名。位於面部,當頦脣溝正中凹陷處。正坐仰靠取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降下脣肌→頦肌。有祛風、通絡、消腫作用。主要用於面部口脣疾患等。如中風口、口噤、流涎、舌強、面腫、三叉神經痛、口腔潰瘍、齒齦腫痛、暴瘖、消渴、精神病、遺尿等。本穴配禾髎、牽正、風池治面癱;配廉泉治流涎。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現代研究:承漿穴在針麻手術中具有鎮痛、鎮靜、鬆弛腹肌、抑制內臟牽拉反應等良好效果。且可同時調節呼吸、血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6.

承漿[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7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