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觀音丸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觀音丸

處方血竭2錢,熊膽(研)2錢,人蔘半兩,蛇蛻(皁角水洗,新瓦倍)半兩,木賊1兩(去節,童便浸,曬),蒼朮1兩(童便浸2宿,曬),威靈仙1兩,鷹爪黃連1兩(去須),地骨皮1兩(洗,曬),蔓荊子1兩,茺蔚子1兩,車前子1兩,川芎1兩,當歸1兩,羌活1兩,蟬蛻1兩(洗,曬),石決明(煅,存半生)1兩,蠶蛻紙20幅(炒焦)。製法上爲細末,用羯羊肝1具,去筋膜,慢火煮至半生熟,帶血性和藥同搗,以粟米粉用肝汁煮,糊爲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內外障失明,或欲結青光內障,或赤脈疼痛。用法用量每服70-80丸,溫米泔送下或石菖蒲煎湯送下,食後常服。摘錄《直指》卷二十組成圓白半夏10枚(生),烏梅肉10枚,母丁香10枚,川巴豆(不去油)10枚。主治暑毒,瘴毒。用法用量每服5丸,臨臥冷水送下。製備方法上爲末,姜、麪糊爲丸,如麻子大,上下以厚紙蓋貼,有油再易紙。附註《醫碥》有常山,無母丁香。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