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分 2016年03月31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附分|Fufen|Fufen|Small Supplementation|BL41|41|V36||B36|B36|BI41

附分爲經穴名(Fùfēn BL41)[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附分是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附指附麗,分即分離,足太陽脈自項而下,分爲兩行,本穴爲第二行之首,附於第一行之旁,故名附分[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標準定位

附分穴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附分穴位於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一說“除脊各三寸取穴”(《鍼灸資生經》)[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

附分穴的位置

附分穴的位置

附分穴的位置

附分穴的位置

取法

俯臥位,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脈旁開3寸,當肩胛骨脊柱緣處取穴。

附分穴位於脊柱區,第二胸椎棘突下,後正中線旁開3寸。俯伏或俯臥取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穴位解剖

附分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骶棘肌。有頸橫動脈降支及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外側支。分佈着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爲肩胛背神經。皮膚由第一、二、三胸神經後支的內側支分佈。頸橫動脈發自甲狀頸幹。在肩胛提肌的前緣分爲升、降支。降支由肩胛提肌內側至肩胛骨的內側,角與肩胛背神經伴行,在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脊柱緣下降,達該骨下角。該動脈發肌支至附近諸肌,並與肩胛上、下動脈,旋肩胛動脈及肋間動脈互相吻合。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菱形肌→上後鋸肌→豎脊肌[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布有第一、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皮支,深層爲肩胛背神經;並有頸橫動脈降支及肋間動、靜脈後支的外側支通過[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

特異性

附分穴爲手、足太陽經之交會穴。

功效與作用

舒筋活絡,疏風散邪。

附分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主治病症

附分穴主治肩臂、上肢等疾患:如肩背拘急、頸項強痛、肘臂麻木不仁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肩背神經痛、岡上肌腱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附分穴主治肩背拘緊,頸項強痛,肘臂麻木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

1. 運動系統疾病:頸椎病,頸部肌肉痙攣;

2. 精神神經系統疾病:肋間神經痛,副神經麻痹;

3. 其它:肺炎,感冒。

刺灸法

刺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斜刺0.3~0.5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 不可深刺,以防氣胸。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04.

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62.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附分配風池、後溪,有祛風活絡,舒筋鎮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附分配大椎,肩髃,有散寒除溼,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肩背拘急疼痛。

文獻摘要

《備急千金要方》:主背痛引頭。

《鍼灸大成》:頸痛不得回顧。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