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團 2017年08月04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風團(wheal)爲症狀名,是指皮膚上限局性水腫隆起,皮膚損害時起時伏,消退後不留痕跡,發作時伴有瘙癢的表現[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由風邪所致。色紅爲風熱,色白爲風寒。

《中醫大辭典》認爲風團即隱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5.。爲病名。相當於蕁麻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

隱疹又名風瘙癮疹、風疹塊[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指發生於皮膚表面的斑丘狀疹子,瘙癢,大小不一,常堆累成團塊,融連成片,驟然發生,或迅速消退而不留痕跡[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因內蘊溼熱,復感風寒,鬱於皮膚腠理而發;或由於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皮膚出現大小不等的風團,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則成塊成片,劇烈瘙癢,時隱時現[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如疹色紅赤,灼熱、舌紅、脈浮數者,屬風熱;疹色淡白、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緊者,屬風寒;反覆發作,經久不愈,多爲氣血虧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風熱者,內服消風散;風寒者內服荊防敗毒散;日久反覆發作氣血虛弱者,服當歸飲子加減[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外用香樟木或蠶砂,1~2兩,煎湯燻洗,或用百部適量酒浸外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661.

詳見隱疹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