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二四六煎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二四六煎

黨蔘15g,白朮10g,茯苓12g,柴胡6g,枳殼6g,白芍12g,生熟地各10g,丹皮10g,山萸肉10g,澤瀉10g,山藥12g,甘草5g。健脾行胃,強肝益腎。脾虛胃滯,肝腎不足諸症。1劑/d,半月後改爲隔日1劑,2個月爲1療程。氣虛甚者加黃芪30g、靈芝20g,腹脹嚴重者加馬鞭草10~15g、大腹皮10g;腹水明顯者加楮實子15g,並以益母草100g煎湯代水;黃疸較重加鬱金30g。本方是將四君子湯、四逆散、六味地黃丸三方合併而成,故名爲“二四六煎”。方中四君益氣健脾,四逆調肝和胃,現已廣泛用於急慢肝炎、膽囊炎、膽石症等。六味地黃寓瀉於補,既能強肝益腎,又能化溼行瘀利水。筆者藉此用於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症見肝功能異常,神疲乏力,食少腹脹;或脾切除後,肝腎綜合徵早中期及血漿置換後黃疸纏綿不退,腹水反覆出現患者,以此方適當加減可獲一定療效。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