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腎 2009年01月0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爲遺傳性疾病,是腎臟一種先天性異常。雙側腎臟披髓質均可累及,但在程度上可不同。在遺傳方式上表現爲常染色體顯性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兩種。

診斷

ADPKD:早期腎囊腫很小、無臨牀表現時,診斷較難。下列表現明確診斷有上述臨牀表現;影像學檢查發現雙腎皮、髓質佈滿大小無數的囊腫;有明確的家族遺傳史;有肝囊腫,顱內血管瘤,胰腺囊腫等腎外表現。對於腎外表現不明顯,家族史不明確,患者只有單側腎囊腫或囊腫數目較少時,應行影像學隨訪檢查,包括超聲波、CT及磁共振等。發現囊腫增大,數量增多及對側腎臟累及即可診斷。基因聯鎖分析對於尚未出現囊腫的患者可提供診斷參考,但花費昂貴,技術要求高。

ARPKD:根據發病年齡和上述臨牀表現以及典型的家族遺傳史而確立診斷。

治療措施

ADPKD目前尚無針對囊腫形成和發展的方法。主要爲對症處理,預防和處理併發症,保護腎功能以及腎功能衰退時的治療。

無症狀的早期患者一般無需治療,密切隨訪即可。劇烈運動可造成腎囊腫破裂而致腎損害,應儘量避免。腰、腹痛爲常見表現,從脹、鈍痛到刺激不等。原因爲腫大囊腫牽張、囊內出血、結石甚至腎臟惡性腫瘤等,需根據原因區別對待。措施包括臥牀休息、鎮痛劑、甚至手術處理和囊內穿刺引流、減壓術及腎臟切除等。尿路感染、腎結石、梗阻需積極處理。高血壓必須嚴格控制,首選藥物爲轉移換酶抑制劑(ACEI),該類藥物效果顯著,但需注意在少數伴有巨大腎臟的患者,ADEI可引起嚴重腎臟出血及腎功能的急劇惡化;鈣離子拮抗劑的效果也明顯,可考慮選用,對予難治性高血壓可適當加用β2-受體阻滯劑。對於明確有顱內或其他動脈瘤患者,需密切隨訪較大的動脈應考慮手術切除,以防止破裂出血。定期檢查腎功能,已出現腎功能減退時,處理原則與其它原因所致腎功能不全相同。

腎切除一般不予考慮,下列情況除外:不能耐受疼痛,不能控制的尿或囊腫感染,巨大腎臟所致壓迫症狀嚴重,反覆血尿、嚴重腎結石、惡性腫瘤可能等。

由於本病遺傳傾向甚強,故確診後應對其血緣親屬進行常規檢查和隨訪,以期發現早期病例,並積極予以預防處理,保護和延長腎功能。

ARPKD無特殊療法。主要爲對症處理。新生兒期的最大問題是呼吸障礙導致呼衰,應採用包括人工呼吸在內的綜合搶救措施。一旦能完全濾渡過這一危險階段,患兒預後大都有所好轉。其他治療包括:高血壓、腎功能衰竭及肝功能能衰竭的處理,尿路感染的積極控制等。對於輕度患兒應注意其生長髮育。

病因學

90%ADPKD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16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爲ADPKD1基因,基因產物尚不清楚。該區域的許多編碼基因已被闡明並被克隆,可望在不久的將來,ADPKD1可被確認。另有10%不到患者的異常基因位於4號染色體的短臂,稱爲ADPKD2基因,其編碼產物也不清楚。兩組在起病、高血壓出現以及進入腎功能衰竭期的年齡有所不同。

本症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儘管大多在成人以後纔出現症狀,但在胎兒期即開始形成。囊腫起源於腎小管,其液體性質隨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起源於近端小管,囊腫液內成分如Na+、K+、CI-、H+、肌酐、尿素等與血漿內相似;起源於遠端則囊液內Na+、K+濃度較低,CI-、H+、肌酐、尿素等濃度較高。

囊內上皮細胞異常增殖是ADPKD的顯著特特之一,處於一種成熟不完全或重發育狀態,高度提示爲細菌的發育成熟調控出現障礙,使細胞處於一種未成熟狀態,從而顯示強增殖性。上此細胞轉運異常是ADPKD的另一顯著特徵,表現爲細胞轉運密切相關的Na+-K+-ATP ase的亞單位組合,分佈及活性表達的改變;細胞信號傳導異常以及離子轉運通道的變化。細胞外基質異常增生是ADPKD第三種顯著特徵。目前許多研究已證明:這些異常均有與細胞生長有關的活性因子的參與。但關鍵的異常環節和途徑尚未明瞭。總之,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細胞生長改變和間質形成異常,爲本病的重要發病機制之一。

病理改變

ADPKD患者早期腎臟大小正常,後期則增大,並出現形態異常,如腎盂腎盞的異形,明乳頭及腎錐體的完整結構受到破壞等。囊腫呈球形,大小不一。初起時腎內可僅有少數囊腫,隨病程進展而漸增多,最終令腎均由囊腫所佔,腎臟可達足球大小。在光鏡下,囊腫間尚可見到完整腎結構,從正常表現到腎小球硬化,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等不等,這些改變均爲囊腫壓迫所致腎缺血所爲。在電鏡下,囊腫上皮細胞顯示爲二種形態:一種與近端小管上皮細胞相似,另一種則類似於遠端小管。囊液一般較清晰,當出現囊內感染或出血時則可爲膿性或血性。

ARPKD雙腎體積和重量明顯增大,約爲正常的10倍左右。外形光滑,切面可見梭狀或柱狀囊腫,呈放射狀分佈。上皮細胞呈柱形,與集合管皮皮細胞一致。腎盂和腎盞被膨脹的腎實質壓迫而變窄、變小。肝臟病變侷限於門脈區,呈瀰漫性,膽管擴張伴結締組織增生,引起門脈周圍纖維化,隨時間進展,出現門脈高壓及肝脾腫大。

臨牀表現

一、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囊腎(autosomal dominant poly 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過去稱爲成年型多囊性腎臟病。ADPKD爲最常見的多囊腎疾病,遍佈全世界,男女罹患機會相同,發生率約1/200~1/1000。主要特徵爲腎臟囊腫的發生,增大和增多。常伴腎外囊腫,特別見於肝臟,其他器官包括胰腺、卵巢、胃腸道及大血管等。

病程長,發展緩慢,一般在40歲以前常無症狀。臨牀表現分爲腎臟和腎外兩大類:

(一)腎臟表現  表現多樣,爲腎臟囊腫的生長和增大所致。

1.腰、腹痛  最爲常見,表現爲脅部,腰部或腹部疼痛。可爲持續性或間歇性發作,程度較輕,以脹痛爲主,如出現劇痛需考慮是否有囊腫破裂、腎結石致腎絞痛等可能。

2.尿常規異常  主要表現爲血尿或蛋白尿,爲;較早出現的症狀之一。血尿可呈鏡下或肉眼血尿,見於50%以上患者,腎臟增大及高血壓病人更常見。蛋白尿幾乎見於所有病例,多爲輕度並呈持續性,當出現尿路感染時,尿中可出現白細胞甚至膿細胞。

3.腎臟濃縮功能減退  表現爲多尿及夜尿,但程度較輕。在較早期即可表現。晚期可出現失鹽性腎炎表現。腎臟稀釋功能及硬化功能一般無障礙。

4.高血壓  50%~60%患者在療程中出身高血壓。大都先於腎功能減退,並對以後腎功能的進展起加快作用。研究表明,ADPKD的高血壓主要與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系統)的亢進有關。此外還發現醛固酮活性要高於同樣水平時R-A系統。

5.腎功能損害  約50%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隨年齡增長,發生率增高。大量資料表明:ADPKD1基因,早期出現臨牀表現,男性,伴有高血壓、血尿以及較大腎臟患者易出現腎功能減退並進展至尿毒症。

(二)腎外表現  ADPKD爲系統性疾病,除腎臟外,尚累及其它器官,肝臟囊腫最爲常見,約佔總數的50%左右,且隨年齡增長而上升,囊中的數目和大小也漸增加。囊腫呈球型,一般單腔。部分患者肝門區可出現纖維化。但肝功能損害者罕見。女性易累及。少數患者可出現腹痛及呼吸困難等巨型肝腫大症狀。偶有肝囊腫感染。胰腺囊腫的發生率約10%,5%患者有脾囊腫、甲狀腺、卵巢、附睾等囊腫也時有發生。動脈瘤也爲重要腎外表現,如顱內動脈瘤、用主動脈瘤或胸主動脈瘤等。其他腎外表現尚有:①心瓣膜病變:二尖瓣、三尖瓣脫垂、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②食道裂孔疝,腸道憩室腹股溝意疝等。由於囊內促紅素生成異常增加,可出現紅細胞增多症,或終末期ADPKD患者貧血程度比其他原因所致終末期腎衰患者要輕。

二、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多囊腎(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又稱嬰兒型或兒童型多囊腎,是一種罕見病。75%的患兒在產後數小時 到數天內死亡。濾過新生兒期的患者15年的生存率爲50%~80%。常伴肝臟病變。本病的發病機制不明,最近發現異常基因位於第6號染色體。

新生兒及圍產期出現症狀的以腎臟表現爲主,嬰兒期或兒童期出現症狀的以肝臟表現爲主,大孩及成人患者少見。主要臨牀表現爲腹部腫塊、尿路感染、尿濃縮功能下降及酸化功能減退。90%患兒有高血壓,發育不良。出現腎衰時,有貧血、腎性骨病等尿毒症表現。肝臟表現爲肝腫大、脾機能亢進、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門脈高壓表現。患兒常有羊水過少以及難產史。嚴重患兒在出生時出現呼吸障礙。

併發症

ADPKD的併發症中尿路感染最常見,大多爲下尿路感染。也可出現腎盂腎炎,囊腫感染等。其他併發症有:尿路結石、梗阻;動脈瘤破裂出血,特別是顱內動脈瘤破裂佔ADPKD患者死因的7%~13%。極少見情況下可出現兩腎的惡性腫瘤。

鑑別診斷

ADPKD主要考慮與多房性單純腎囊腫鑑別,要點見表19-30。其他鑑別需考慮ARPKD,獲得性腎囊腫,多囊性腎發育不良等。

表19-39  早期ADPKD與多房性單純性腎囊腫鑑別表

特點 多房性單純性腎囊腫 ADPKD
家族史 約60%有
其他家庭成員超聲波檢查證實有囊腫 約90%有
年齡 成人多見 兒童多見
性別 男>女 男=女
腎臟大小 正常 正常至輕度增大
腎臟累及範圍 通常單側,可以雙側 通常雙側,早期可單側
囊腫分佈 皮質 皮質和髓質
囊腫大小 通常<2cm,偶爾更大些 早期<2cm
囊內出血 罕見 常見
肝囊腫 40%~60%有,可隨年長而增加
顱內小動脈瘤 10%~40%有
高血壓 罕見 60%有

ARPKD要考慮雙側腎臟Wilms腫瘤,腎臟細菌瘤(nephroblastomatosis)及ADPKD。患兒家庭成員檢查、肝臟檢查包括超聲、肝活檢等有助於鑑別診斷。最近有認爲母親血或羊水中α-甲胎蛋白的檢測可作爲產前診斷的一項指標。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