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獨蕨箕相關的文獻報道

相關文獻

關於獨蕨箕

出處《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拼音名DúJuéJī別名蕨箕參來源爲陰地蕨科植物絨毛陰地蕨的根。冬季採收。原形態多年生草本,高達26釐米。鬚根多數,肉質。不育葉柄有灰白色絨毛。葉片長18~25釐米,寬24~27釐米或更寬,下部3~4回羽狀,基部1對羽片最大,三角形,長達15釐米,寬6~8釐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邊緣有粗大重鋸齒。孢子葉自不育葉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葉短,2~3回羽狀,復圓錐形,長8~11釐米,柄長5~7釐米,小穗張開,疏鬆,有絨毛。生境分佈生於山地雜木林下。分佈湖南、貴州、廣西、雲南等地。性味微苦,平,有毒。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補,平肝散結。治產後體虛,肝腎虛弱,瘡毒,風毒,淋巴結腫,目中生翳。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