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毛夏枯草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白毛夏枯草

白毛夏枯草爲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拾遺》。別名散血革、金瘡小草、雪裏青、葉下紅。來源及產地脣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decumbensThunb.的全草。分佈華東、中南及西南地區。性味歸經苦,寒。入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涼血止血。1.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腫痛,急、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膿瘍。2.治肝炎,赤痢,胃腸炎,闌尾炎,闌尾膿腫。3.治咳血,衄血,吐血,便血,高血壓。煎服:9~15g(鮮品30~60g)。4.治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癰腫瘡癤,燒燙傷,蛇咬傷。鮮品搗爛敷,或焙乾研末加蜂蜜調敷。化學成分本品含蛻皮甾酮、柘莧甾酮和少量的筋骨草甾酮B、C,筋骨草內酯。又謂含木犀草素(黃酮)等。藥理作用柘莧甾酮有雌激素樣作用;木犀草素有抗菌、抗炎活性,對動物有止咳作用,大量有平喘作用及某些降血膽固醇作用。出處《綱目拾遺》拼音名BáiMáoXiàKūCǎo別名金瘡小草(《本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