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明堂灸經

書籍 鍼灸學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uáng dì míng táng jiǔ jīng

2 註解

黃帝明堂灸經》爲書名。撰人不詳。原書出唐代以前,北宋王懷隱編入《太平聖惠方》,即第一百卷的《明堂灸經》,末附小兒灸法。北宋末年(1127年)刊有單行本,題作《黃帝明堂灸經》。書中分別記載成人及小兒常用要穴的灸治經驗,並附有四十餘幅腧穴圖。竇桂芳於元至大四年(1311年)輯入《鍼灸四書》中。[1]

黃帝明堂灸經》有一卷本及三卷本兩種,內容全同。本書約爲北宋末書商抄錄《太平聖惠方》卷一百中的《明堂灸經》及《小兒明堂灸經》的全文,改題此名刊行者。原書系唐代佚名氏撰,書中分別記載成人及小兒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並附40餘幅腧穴圖。現存日刻本。元代時此書輯入《鍼灸四書》中。

3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1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