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脈根
卷第九味甘、苦,微寒,無毒。主下氣,止渴去熱,除虛勞,補不足。酒浸,若水煮,丸散兼用之。出肅州、巴西。唐本注云∶葉似苜蓿,花黃,根如遠志。二月、八月採根,日干。(唐本先附)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陀得花
卷第九味甘,溫,無毒。主一切風血。浸酒服,生西國,胡人將來,胡人採此花以釀酒,呼爲三勒漿。(今附)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迷迭香
卷第九味辛,溫,無毒。主惡氣,令人衣香,燒之去鬼。《魏略》雲∶出大秦國。《廣志》雲∶出西海。海藥雲∶味平,不治疾,燒之祛鬼氣。合羌活爲丸散,夜燒之,闢蚊蚋。此外別無用矣。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蝨建草
卷第九味苦,無毒。去蟣蝨。挪取汁沐頭,盡死。人有誤吞蝨成病者,搗絞汁,服一小合,亦主諸蟲瘡。生山足溼地。莖葉似山丹,微赤,高一、二尺。又有水竹葉,如竹葉而短小。生水中,亦云去蝨,人取水竹葉生食。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兔肝草
卷第九味甘,平,無毒。主金瘡,止血生肉,解丹石發熱。初生細軟,似兔肝。一名雞肝,與蘩蔞同名。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石芒
卷第九味甘,平,無毒。主人、畜爲虎、野狼等傷,恐毒入肉者。取莖雜葛根,濃煮服之,亦取汁。生高山,如芒,節短。江西人呼爲折草。六月、七月生穗如荻也。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蠶草
卷第九味辛,平,無毒。主蠶及諸蟲,如蠶類咬人,恐毒入腹,煮汁服之。生搗敷瘡。生溼地,如蓼大,莖赤花白,東土亦有之。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問荊
卷第九味苦,平,無毒。主結氣瘤痛上氣,氣急。煮服之。生伊芳、洛間洲渚,苗似木賊。節節相接,亦名接續草。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九;宋;唐慎微胡蔥
卷第二十九味辛,溫中消谷,下氣,殺蟲。久食傷神損性,令人多忘,損目明,尤發痼疾。患胡臭人不可食,令轉甚。其狀似大蒜而小,形圓皮赤,稍長而銳。生蜀郡山谷。五月、六月採。(今附)圖經文具蔥實條下。雷公雲∶...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九;宋;唐慎微落葵
卷第二十九味酸,寒,無毒。主滑中,散熱。實,主悅澤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繁露。陶隱居雲∶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葉唯可(音徵),性冷滑,人食之,爲狗所齧作瘡者,終身不瘥。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敷面爲假色,少...
中醫古籍;證類本草;卷第二十九;宋;唐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