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骨癰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保》〕諸瘡大痛,不辨肉色,漫腫光色,名附骨癰,如神三生散。露蜂房蛇蛻頭髮(洗淨,等分)上燒灰存性,研細,酒下三錢。〔丹〕附骨癰,熱在血分之極。初發時,以青皮、...
中醫古籍;醫學綱目;卷之十九·心小腸部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明;樓英內癰有三
卷之十九·心小腸部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素》〕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爲腫。(王注云∶滿謂脈氣滿實,腫謂癰腫。)肺之癰,喘而兩滿。(仲景雲∶肺癰吐膿如米粥,咽燥振寒。)肝癰,兩滿,臥則驚,不得小便...
中醫古籍;醫學綱目;卷之十九·心小腸部癰疽所發部分名狀不同;明;樓英(二)清熱涼血、退骨蒸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苦、鹹,性寒,無毒。入肝、胃二經。清熱,涼血。陰虛發熱,血虛昏厥,產後煩亂,衝任須協。低燒難退,斷續不絕。丹皮、地骨、青蒿、竹葉。分別配伍、隨症而設。用之得宜,收效尚捷。白薇涼...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第六十一問妊娠傷寒瘥後復發熱
卷下答曰。傷寒瘥後發熱者何。此名勞食復也。內經雲。多食則復,食肉則復。緣病瘥後。氣尚虛。津液未復。因勞動生熱。氣既還復入經絡。名曰勞復。仲景雲。傷寒。瘥後更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脈沉者...
中醫古籍;女科百問;卷下;宋;宋仲甫3.白茅根湯
...卻。患此證者,終身須忌食牛肉。病癒數十年,食之可以復發。孰意其子未返,已食牛肉。且自覺病癒,出坐庭中,又兼受風。其證陡然反覆,一身盡腫,兩目因腫甚不能開視。愚用越婢湯發之,以滑石易石膏(用越婢湯原方,...
中醫古籍;醫學衷中參西錄;一、醫方(二十一)治癃閉方;清;張錫純(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味苦,微寒,無毒。入肺、脾、胃、大腸四經。面炒。破至高之氣,除咳逆停痰。助傳導之官,消水留脹滿。枳實(即枳殼之小者)破積有雷厲風行之勢,瀉痰有衝牆倒壁之威。解傷寒結胸...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三)清熱瀉火
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味辛、性寒,無毒。入肺、胃二經。惡莽草、巴豆。畏鐵。營衛傷於風寒,青龍收佐使之勳。相付囚於火熱,白虎定爲君之劑。頭疼齒痛肌膚熱,入胃而搜逐。消渴陽狂逆氣起,入肺以驅除。口乾舌焦,...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清熱藥;明;李中梓(四)陰陽雙補
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味苦、澀,性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茯苓爲使。忌豬血、無鱗魚、蘿蔔、蔥、蒜、鐵器。選大者,赤白合用。泔浸,黑豆拌,九蒸九曬。補真陰而理虛癆,益精髓而能續嗣。強筋壯骨,黑髮悅顏。...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明;李中梓(四)陰陽雙補
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味酸,性微溫,無毒。入肝、腎二經。蓼實爲使。忌桔梗、防風、防己。酒潤去核,微火烘乾。補腎助陽事,腰膝之,不必慮也。固精縮小便,遺泄之證,寧足患乎。月事多而可以止。耳鳴響而還其聰。...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補益藥;明;李中梓血證
...英、麥冬、五味子、龍骨、牡蠣,熬膏服之,痊癒。亦不復發。後範旋里數年,以他疾終。歙人吳永言,於十年前讀《論語》不撤姜食之文,因日服之,雖盛夏不輟。至三年前,患大溢血,雖以涼藥治瘳,而時時火升,迄今不愈...
中醫古籍;回春錄;一、內科;清;王士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