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胃、膀胱二經。主膀胱冷氣攻衝,療胸腹積停爲痛。天行疫瘴宜投,祟犯蠱傷莫廢。辛溫芳馥,爲下氣溫中要藥。氣虛及血虛者勿用。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味辛,性溫,無毒。入脾、胃、肝、腎四經。調和中氣,破結滯而胃開。溫補下焦,壯元陽而腎暖。療脾家痰涎之血,去肌膚水腫之邪。大腸虛閉宜投,小便氣淋須用。芬芳之氣,與脾胃相...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見食療)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味辛,性平,無毒。入肺、脾、胃、肝四經。生津止渴,開胃消痰。通舒經絡、流暢肺肝。陳鬱之氣、久積能散。辛平能散結滯、芳香能除穢惡。又能潤肌膚、悅顏色。產閩中者,力勝江浙...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二)理氣
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味苦,微寒,無毒。入肺、脾、胃、大腸四經。面炒。破至高之氣,除咳逆停痰。助傳導之官,消水留脹滿。枳實(即枳殼之小者)破積有雷厲風行之勢,瀉痰有衝牆倒壁之威。解傷寒結胸...
中醫古籍;本草徵要;第一卷·通治部分氣血兼理藥與理氣藥;明;李中梓瘧論
...小產者,此皆失於調治也。若六、七發後不止,即當和營健脾。若稟質柔脆,雖有風邪,不得純用表藥,以風藥性散,能使胎氣上逆,而爲嘔逆、喘脹、膈塞、痞滿之患。雖有實滯,不得過用降泄之味,能引邪氣下陷,致胎墜不...
中醫古籍;婦科祕書;清;陳佳園胎前三禁以養血健脾清熱疏氣爲主論
...則傷精液。是以三者,皆在所忌。凡胎前病,總以養血、健脾、清熱、疏氣爲主。慎齋按∶十月分經養胎之說,創自巢元方《病源論》。夫巢氏爲隋代名醫,張子和嘆其謬立名色。故云支派之分,自巢氏始。《病源》之失,亦自...
中醫古籍;女科經綸;卷二嗣育門;清;蕭壎赤白帶下
...消痰,瘦人兼清火,少佐升提固斂。治本必理氣和血,次健脾滲溼,六君子、五苓,姜炒黃連。大補氣血,多不以爲急,患之既久,脾胃虛弱。至於月經不調,甚者淋崩漏,遂成危疾,難爲攻治矣。方藥合宜,庶可獲效。如日久...
中醫古籍;簡明醫彀;卷之七;明;孫志宏半夏天麻白朮湯
...;二術甘苦而溫,可以除痰,亦可以益氣(去溼故除痰,健脾故益氣);苓、瀉瀉熱導水;陳皮調氣昇陽;神曲消食,蕩胃中滯氣;麥芽化結,助戊己營運(胃爲戊土,脾爲己土);乾薑辛熱,以滌中寒;黃柏苦寒,酒洗,以療...
中醫古籍;醫方集解;除痰之劑第十五;清;汪昂調中健脾丸
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腫脹合參治單腹脹,及脾虛腫滿,膈中閉塞,胃口作痛,並皆神效。不傷元氣,頗有大益,勿輕視之。人蔘(二兩)黃(二兩,蜜炙)陳皮(三兩,鹽水拌炒)白朮(黃土拌炒)白茯苓(二兩)白芍藥(...
中醫古籍;馮氏錦囊祕錄;雜症大小合參卷十四方脈腫脹合參;清代;馮楚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