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陽經 2015年06月08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足三陽經爲十二正經中行於下肢外側的三條陽經,即足陽明胃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膽經。它的循行方向是:起於頭面部(與手三陽經相接),經過軀幹部到下肢外側,終於足趾背側端。其分佈是:足陽明在前側,足太陽在後外側,足少陽在外側[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2.

《黃帝內經靈樞·逆順肥瘦》:“足之三陽,從頭走足。”

足陽明·足三陽經

足陽明爲足陽明胃經的簡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3.

足陽明胃經爲十二經脈之一。與足太陰脾經相表裏。五行屬土。本經從鼻旁迎香開始,上至鼻根中,向旁邊交會足太陽膀胱經,向下沿鼻外側,進入上齒槽中,出來夾口旁的地倉,環繞口脣,向下交會於任脈的承漿穴,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的大迎,過下頜角前下方的頰車,向上經耳前、鬢髮前緣,到頭角部的頭維,再到前額中部,它的下行支脈,從大迎穴前直下頸動脈搏動處的人迎,沿着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向下貫穿膈肌,入屬胃腑,聯絡脾臟;它外行的主幹,從鎖骨上窩向下經乳中,挾臍兩旁天樞下行,進入到腹股溝動脈部的氣衝;它在腹內的一條支脈,從胃下口開始,經腹腔到腹股溝與外行的主幹合而下行,經髖關節前的髀關,到股四頭肌隆起處的伏兔,下向膝髕中,沿脛骨外側,到足背部的衝陽,再經中趾內側趾縫,出其末端厲兌;另有一條支脈,從膝下3寸處分出,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並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條支脈,從足背部分出,走到大趾的內側端,交於足太陰脾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4.

足陽明胃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4.

足太陽·足三陽經

足太陽爲足太陽膀胱經的簡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3.

足太陽膀胱經 (bladder meridian or bladder channel of foot Taiyang)十二經脈之一。與足少陰腎經相爲表裏。五行屬水。本經自內眼角睛明開始,向上經前額至頭頂與督脈交會;它的分支,從頭頂到耳上角;它的外行主幹,從頭頂入內絡於腦,回出來在項部的天柱分開下行,一支沿肩胛內側,夾脊柱兩旁到腰中,進入脊旁筋肉,聯絡腎臟,屬於膀胱;它在腰部的分支,從腰部挾脊繼續下行,經臀橫紋中點的承扶,到膕窩部的委中;它在背部的另一支脈,從肩胛內側下行,通過髖關節部足少陽膽經的環跳,向下沿大腿後面行走,在膕窩部與前支經脈會合於委中穴處,繼續下行,向下通過腓腸肌部,出於外踝後方的崑崙,沿足外側緣到足小趾外側端的至陰,交於足少陰腎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4.

足太陽膀胱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4.

足少陽·足三陽經

足少陽爲足少陽膽經的簡稱。[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8.

足少陽膽經爲十二經脈之一。與足厥陰肝經相爲表裏。五行屬木。本經從外眼角瞳子髎開始,向上到額角下行到耳後,沿頸旁走到手少陽經之前,到肩上退後,交出手少陽經之後,進入鎖骨上窩;它的支脈,從耳後進入耳中,淺出耳前,到達外眼角後方;它的另一條支脈,從外眼角分出,下向面動脈部,會合手少陽三焦經到目下,向下經下頜角、頸部,與主幹在鎖骨上窩處會合,由此下向胸中,貫穿膈肌,聯絡肝臟,屬於膽,沿着脅裏,淺出於腹股溝動脈處,繞過陰部毛際,橫行進入髖關節部;它的直行主幹,從鎖骨上窩下向腋部,經胸側、浮肋,與前支經脈在髖關節部的環跳會合,由此合而向下,沿大腿外側,出膝外側,下向腓骨頭之前的陽陵泉,直下到腓骨下段,出外踝前邊的丘墟,沿足揹走到第四趾外側端的足竅陰;它的另一支脈,從足背分出,沿第一、二蹠骨之間,出足大趾外側端,回過來貫穿爪甲,出於趾背叢毛之中,交於足厥陰肝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