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散 2015年03月16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再造散同名方劑約有2首,常用者爲《傷寒六書》卷三方,組成爲黃芪12g、人蔘3g、熟附子6g、川芎6g、防風6g、桂枝10g、芍藥10g、羌活6g、煨姜6g、細辛3g、甘草3g、大棗3枚,具有助陽益氣、解表散寒之功效,主治陽氣虛弱,感受風寒之證。症見惡寒發熱、寒重熱輕、無汗肢冷、倦怠嗜臥,面色蒼白,語言低微,舌淡苔白,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年老體弱之人感冒、風溼性關節炎等,證屬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者。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再造散

處方

人蔘 黃耆 川芎 甘草 熟附子 桂枝 細辛 羌活 防風 煨生薑 芍藥

黃芪12g、人蔘3g、熟附子6g、川芎6g、防風6g、桂枝10g、芍藥10g、羌活6g、煨姜6g、細辛3g、甘草3g、大棗3枚[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功能主治

《傷寒六書》卷三方之再造散具有助陽益氣,解表散寒之功效。治陽氣虛弱,感受風寒之證。症見惡寒發熱,寒重熱輕,頭痛項強,肢冷無汗,倦怠嗜睡,面色蒼白,語言低微[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或浮大無力。

用法用量

上藥用水400毫升,加大棗2枚,煎至200毫升,溫服。

夏日熱甚,加黃芩、石膏。

臨牀應用

[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本方在臨牀上主要用於治療平素體質較爲虛弱,常常感到畏寒肢冷,睏倦乏力,又感受風寒,表現爲惡寒發熱、寒重熱輕、無汗肢冷、脈沉無力,或浮大無力的患者,即中醫所稱的陽虛外感風寒表證者。

2.加減法:若兼咳嗽有痰者,加杏仁、法夏、桔梗以宣肺止咳化痰;風寒夾溼而見肢體痠痛者,加蒼朮、獨活以祛溼通絡止痛。

3.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年老體弱之人感冒、風溼性關節炎等,證屬陽氣虛弱,外感風寒者。

使用注意

本方藥性較爲溫燥,血虛感寒或溫病初起均不宜使用。[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歌訣

再造散用參附耆,桂甘羌防芎芍齊;再加細辛姜棗煮,陽虛寒閉最相宜。[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備註

方中參、耆、姜、桂、附子、甘草益氣助陽;川芎、芍藥、大棗活血和營;羌、防、辛發其表邪。共成扶陽解表之功。

摘錄

《傷寒六書》卷三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再造散

組成

苦蔘8兩半(油炒),乾漆1兩,甘草5錢,川山甲(炒)2兩。

主治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再造散治大麻瘋,眉落腳爛底穿者。

用法用量

每服5分,用鮮蟹2只,杵爛取汁,加酒調服,日2次。至10日,則長肉生眉。

製備方法

上爲末。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