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黿甲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黿甲

出處《本草拾遺》拼音名YuánJiǎ來源爲鱉科動物黿的甲殼。原形態黿,又名:綠團魚、癩頭黿。爲鱉類中之大型者,體長一般爲26~72釐米。吻端很短;背甲近圓形,散生小疣,暗綠色;腹面及前肢外緣和蹼,均呈白色。本動物的肉(黿肉)、膽(黿膽)、脂肪(黿膏)亦供藥用,各詳專條。生境分佈常棲於緩流的深河中,分佈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等地。性味《綱目》:"甘,平,無毒。"功能主治①《本革拾遺》:"功用同鱉甲,炙,浸酒,主瘰癧,殺蟲,逐風,惡瘡,痔癭,風頑疥瘙。"②《日華於本草》:"五臟邪氣,殺百蟲毒、百藥毒。續筋骨。"③《本草圖經》:"主婦人血熱。"各家論述《本經逢原》:"黿甲功同鱉甲,但鱉走肝而黿走脾,故其主治稍有不同。"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