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癭病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癭病

癭病爲病名。《諸病源候論·癭候》。又名大脖子、癭(出《爾雅》)、癭氣(見《醫學入門》卷六)、癭瘤(出《中藏經》捲上)、癭囊(《儒門事親·癭》)、影袋(《雜病源流犀燭·癭瘤》)、影囊(《醫學入門·外科腦頸門·癭瘤》)。《說文解字》:“癭,頸瘤也。”癭瘤的名目較多,《聖濟總錄》卷一二五有五癭,即石癭、泥癭、勞癭、憂癭、氣癭。由情志內傷,飲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所引起,以頸前喉結的兩側漫腫或結塊,皮色如常,不痛不潰,隨吞嚥而上下移動,逐漸增大,纏綿難消爲特點。多指甲狀腺腫大一類疾患。可發於任何地區,以高原地帶及山區多見,男女老幼均可罹患,而以中青年女性爲多。癭在古代文獻中,根據其臨牀表現以及與五臟的配屬關係,分爲五癭:筋癭、血癭、肉癭、氣癭、石癭,其中筋癭、血癭多屬頸部血管瘤以及氣癭與石癭的合併症。現代一般分爲氣癭、肉癭、石癭、癭癰4種。鍼灸對單純性甲狀腺腫有較好的療效,其效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