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明 2016年04月07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翳明爲經外奇穴名(yìmíng EX-HN14)[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2.。出《中華醫學雜誌》。在項部,當翳風后1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標準定位

翳明在項部,當翳風后1寸。

翳明穴在項部,當翳風后1寸[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翳明穴位於頸部,翳風后1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2.

翳明穴位於翳風穴後1寸處[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4.

翳明穴的位置[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2.

翳明穴的位置

翳明穴的位置

取穴

正坐位,頭略前傾。在項部翳風穴後1寸。

穴位解剖

翳明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胸鎖乳突肌、頭夾肌和頭最長肌。分佈有下頜神經的頜神經,舌下神經和麪神經鼓索的神經纖維及舌動脈的分支舌深動脈,舌靜脈的屬支舌深靜脈。

布有耳大神經、枕小神經;耳後動、靜脈分支,深部在頸內動、靜脈網(有迷走神經、交感乾的頸上神經節)[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4.

功效與作用

翳明穴有明目聰耳,寧心安神的作用。

主治病症

治近視,遠視,雀盲,早期白內障。

翳明穴主治夜盲,近視,遠視,白內障;以及內耳性眩暈,視神經萎縮,青光眼,失眠,精神分裂症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4.

翳明穴主治近視、遠視、夜盲、頭痛、耳鳴、眩暈、失眠、白內障、青光眼、視神經萎縮、腮腺炎、精神病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2.

刺灸法

直刺1.0~1.5寸。

一般直刺1.0~1.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62.[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6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