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陽經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陽經

陽經又稱陽脈。經脈中之屬陽者,包括手足三陽經、奇經八脈中的督脈、陽維脈、陽蹺脈等。《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形有餘則瀉其陽經。”《黃帝內經素問·水熱穴論》:“所謂盛經者,陽脈也。”太陽經:指陽氣旺盛之意義,因爲其位於吾人身體的最表層,感受外邪後,亦最先發病之經脈。少陽經:有陽氣減弱之意義,其位置在半表、半里,屬於太陽與陽明之間,故爲太陽與陽明兩經之樞紐。陽明經:是陽氣發展之最後階段,亦是在太陽和少陽兩經陽氣之基礎上,繼續發展之意義,故陽明者爲兩陽合明之簡稱,其位置在太陽與少陽之裏面,故有陽明爲合之稱。在中醫學上五臟屬陰屬裏故爲內,六腑屬陽屬表故爲外,有相互表裏配偶之意,而陰經屬陰、屬內,陽經屬陽、屬外相對,所以陰經和陽經同臟腑表裏關係一樣,配成一對一對,其配對情形如下:手太陰肺經(裏)配對手陽明大腸經(表)足陽明胃經(表)配對足太陰脾經(裏)手少陰心經(裏)配對手太陽小腸經(表)足太陽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