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郄 2015年06月02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血郄爲經外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2.

血海·血郄

血郄即血海。出《經穴纂要》。[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2.

血海爲經穴名(Xuèhǎi SP10)。出《鍼灸甲乙經》。屬足太陰脾經。血,氣血;海,海洋。本穴善治各種血癥,猶如聚溢血重歸於海,故名。在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或屈膝,醫者以對側掌心按其膝蓋,2~5指向膝上伸直,大拇指約呈45。角斜置,大指盡處是穴。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股內側肌。有調血、祛風、除溼等作用。主治肝腎、皮膚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經閉、產後血暈、陰部瘙癢、疥瘡、瘡瘍、丹毒、淋病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睾丸炎、蕁麻疹、溼疹、皮膚瘙癢症、神經性皮炎、貧血、便血、尿血、下肢癱瘓、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等。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3.

血海[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3.

委中·血郄

血郄指委中。《銅人腧穴鍼灸圖經》:“委中者,血郄也。”後《鍼灸聚英》作委中別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2.

委中爲經穴名(Wěizhōng BL40)。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五行屬土。四總穴之一。委:彎曲;中:中間。穴在膕窩橫紋中點,故名。位於膝後區,膕橫紋中點,俯臥取之。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腓腸肌內、外側頭之間。有清熱涼血、舒筋通絡、祛除風溼的作用。主治腰腿、腸胃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的疾患。如腰脊痛、髀樞痛、風寒溼痹、半身不遂、胭筋攣急、腳氣、丹毒、頭痛眩暈、目視不明、衄血不止、寒從背起、肩上熱、腋下腫、小腹腫痛、手足厥逆、小便難、遺溺、痔疾、霍亂吐瀉、赤白痢疾、癲癇、瘈瘲、瘧疾、暑熱、背疽、癮疹、渾身瘡癩等。現代又多用以治療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中暑、急性腸胃炎、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腓腸肌痙攣等。一般直刺0.5~1.0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可灸。現代研究:①針刺委中對膀胱壓力有雙向調節作用。一般可使膀胱壓力下降,對尿瀦留者,可使之升高。②對細菌性腹膜炎,針委中可使白細胞吞噬能力明顯增強,病竈區腹膜粘連、炎性細胞滲出迅即停止,細菌培養轉陰時間明顯提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3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