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心腎陽虛

關聯數據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關於心腎陽虛

心腎陽虛爲證候名。指心與腎的陽氣虧虛,失卻溫運,以畏冷肢涼,心悸怔忡,小便不利,肢體浮腫,腰膝酸冷,舌淡紫,苔白滑,脈弱等爲常見症的證候。見《中醫臨牀診療術語·證候部分》。本證若以腎陽虛爲主,因腎陽虛,寒水上泛而及於心,則見於腎病的慢性過程,與心陽虛而致的心陽暴脫不同。參見陽虛水泛:陽虛水泛爲病機。脾腎陽虛,尤以腎陽(命門火)虛,溫運失職,水液運行障礙,而氾濫於臟腑與軀體之間成爲水腫、痰飲等證。《醫宗必讀》:“水雖制於脾,實則統於腎,腎本水髒,而元陽寓焉,命門火衰,既不能自制陰寒,又不能溫養脾土,則陰不從陽而精化爲水,故水腫之證多屬火衰也。”常見於慢性心腎疾患引起的水腫。治宜通陽利水或溫腎行水。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