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賁 2016年09月28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息賁(lung amassment[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爲古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1.[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5.。五積之一[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5.。又名肺積。是指肺之積證[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以寒熱、喘息、咳嗽,右脅下包塊,大小如杯爲常見症的積證[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出《黃帝內經靈樞·經筋》。

息賁的病因病機

《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肺脈,……滑甚爲息賁,上氣。”

楊玄操曰:“息,長也。賁,鬲也。言肺在膈也,其氣不行,漸長而通於膈,故曰息賁。一曰:賁,聚也,言其漸長而聚蓄”(見《難經集註》)。

息賁的症狀

息賁主要表現爲脅下有積塊而氣逆上奔,可見發熱惡寒、胸悶吐逆、咳吐膿血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75.

以寒熱、喘息、咳嗽,右脅下包塊,大小如杯爲常見症[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難經·五十四難》:“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履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壅。”

《嚴氏濟生方》卷四:“息賁之狀,在右脅下,大如覆杯,喘息奔溢,是爲肺積。診其脈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氣逆,背痛少氣,喜忘,目瞑,膚寒,皮中時痛;或如蝨緣,或如針刺。”

息賁的治療

治用息賁丸、調息丸、息賁湯等方[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41.

治宜大七氣湯加桑白皮、半夏、杏仁,兼吞息奔丸(見《證治準繩·雜病》)[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7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