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濼 2016年04月05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穴位基礎信息表]消濼|Xiaoluo|Hsiaolo|Melting River|TE12|12|TR12||3E12|T12|TB12

消濼爲經穴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xiāoluò[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TE12) 。出《鍼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消即消除,濼爲泊名,此穴如清涼之水,能清熱消渴,故名消濼[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標準定位

消濼穴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的中點處[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消濼穴位於臂後區,肘尖(EX-UEl)與肩峯角連線上,肘尖上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消濼穴位於肘尖(尺骨鷹嘴)與肩髎穴連線上,當清靈淵與臑會穴連線之中點處,前臂盡力旋前,在肱三頭肌外側頭隆起的下緣[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消濼穴的位置

消濼穴的位置

消濼穴的位置

消濼穴的位置

取法

正坐垂肩,前臂旋前,先取三角肌後下緣與肱骨交點處的臑會穴,當臑會與清冷淵之間的中點處是該穴。

消濼穴位於臂後區,肘尖(EX-UEl)與肩峯角連線上,肘尖上5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穴位解剖

消濼穴下是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的內側頭。有中側副動、靜脈。分佈着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肌支。皮膚由橈神經發出的臂後皮神經分佈。皮較厚,移動性大。在皮下組織內除臂後皮神經外,還有臂外側皮神經(腋神經的分支)。臂後區只有一塊強大的肱三頭肌,其長頭和外側頭在表面,內側頭大部分隱藏在外側頭的深面。肱三頭肌與肱骨橈神經形成橈神經管,橈神經與肱深動脈及其兩條伴行靜脈一起進入橈神經管。該處橈神經體表投影在:自腋後襞下緣外側端與臂的連接點處,經臂後方,至肱骨外上髁的斜行連線。由於橈神經與肱骨的橈神經溝緊密相貼,故在肱骨中段骨折是容易伴發橈神經損傷。所以針由皮膚、皮下筋膜穿臂後深筋,深刺肱三頭肌長頭與內側頭時,應儘量避開橈神經管內的血管神經束。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肱三頭肌長頭→肱三頭肌內側頭[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和中側副動、靜脈[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功效與作用

清熱安神,活絡止痛。

有清頭散風、通經活絡作用[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主治病症

消濼穴主要用於頭項疾患等:如寒熱、頭痛、齒痛、頭暈、頸項強急、肩背拘急、肩周炎等[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消濼穴主治頭痛,齒痛,項強,癲疾,臂痛,上肢麻痹等[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頭痛頭暈,頸項強痛,臂痛背腫,癲癇牙痛。

刺灸法

刺法

一般直刺0.5~1.0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直刺0.5~1寸[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直刺0.8-1.2,局部酸脹。

灸法

可灸[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86.

艾炷灸或溫鍼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配伍

消濼穴配四瀆、合谷治頭痛、牙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消濼穴配竅陰治項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消濼穴配肩髑、曲池治肩臂痛[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01.

消濼配大椎、肩井,有行氣活血的作用,主治肩臂痛。

消濼配天柱、風池,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消濼配四神聰、大椎,有安神醒腦活絡的作用,主治癲疾。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

《鍼灸資生經》:項痛,消濼、竅陰。

《鍼灸大成》:主風痹,頸項急,腫痛寒熱,頭痛,癲疾。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