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波

物理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wù zhì bō

2 註解

物質波

愛因斯坦爲解釋光電效應衝破了光只有波動性的經典觀念,提出了光子學說。光不僅具有波動性,而且具有粒子性,即光子呈二重性。具有動量p的光子與其相應的波長λ有如下關系:

在J.Thomson通過研究陰極射線確定射線粒子的荷質比並確定電子的存在時,人們認識到電子的微粒的特性。至於電子的波動性則是在發現電子27年後(1924年)由年僅25歲的de Broglie(法)大膽假設實物微粒也應像光子一樣具有波粒二象性之後提出的。他將上式中的光速改寫成粒子的速度v,便得到:

這意味着質量爲m、運動速度爲v的物質具有波長爲λ的波動性。λ是物質波的波長。根據de Broglie的假設,立即可預測速度爲106m·s-1電子運動的波長:

它應屬於X射線波長範圍。顯然用這樣的電子束代替X射線作衍射實驗理應獲得X衍射花樣。不出所料,3年後這一點果然爲Davisson(美)和G.Thomson(英)分別用慢速和快速電子對金屬單晶反射薄片的透射的衍射圖所證實。繼而又發現了質子中子等微粒也具有波動性,這樣便完全確證了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由於歷史的原因,人們稱微觀粒子所具有的波爲de Broglie波或物質波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