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貒骨相關的詞條

相關詞條

關於貒骨

出處《食療本草》拼音名TuànGǔ別名土豬骨(《四川中藥志》)。來源爲鼬科動物豬獾的四肢骨。原形態動物形態詳"貒肉"條。生境分佈產於四川。性狀四肢骨短小,前後掌均帶有皮毛,爪長,彎曲,銳利,淡黃色,毛棕黑色,粗而長。前肢骨由兩節組成,長各約11釐米,粗1.2釐米。後肢上節長約12釐米,粗約1.3釐米,下節幫骨細小,主骨粗約1.2釐米,微彎曲。骨質不甚沉重,外表黃白色,斷面骨膘不太厚實。性味《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辛酸,無毒。"功能主治①《食療本草》:"主上氣咳嗽,炙末酒和三合服之,日二。"②《四川中藥志》:"治風溼筋骨疼痛及皮膚溼熱發癢。"用法用量內服:浸酒或炙黃研末。摘錄《*辭典》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