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腳疽 2017年06月2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縮腳疽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15.。《外科全生集》卷一:“貼骨疽,患在環跳穴,又名縮腳疽。皮色不異,腫硬作痛者是。”

環跳疽(Huantiao abscess;suppurative coxitis osteomyelitis around Huantiao)爲病名[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2.。見《外科理例》卷五。是指生於髖部環跳穴處,以漫腫疼痛,影響髖關節活動,全身症狀嚴重,潰膿難收,並易致殘爲主要表現的無頭疽[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即發於環跳穴的附骨疽[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2.。環跳疽又名貼骨疽,縮腳疽。

縮腳疽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生化膿性髖關節炎。

縮腳疽的病因病機

縮腳疽的病因病理基本同附骨疽,也可由附近外傷染毒或由附骨疽直接蔓延而來。

縮腳疽的臨牀表現

縮腳疽的臨牀特點是好發於兒童,男多於女,局部漫腫疼痛,影響關節屈伸活動,潰膿後難以收斂,易造成殘廢。

縮腳疽的臨牀表現取決於病邪之輕重及骨、關節受損的程度。早期階段多無明顯全身症狀,髖部漫腫、微痛,觸之不甚熱,患側屈曲不能伸直,是爲邪阻局部,經絡氣血鬱滯不通所致。隨着病情發展,上述症狀逐漸加重,髖部疼痛徹骨,不能活動,局部可出現紅腫熱及壓痛,甚有應指感。如兼見高熱,或寒熱起伏,則爲熱盛肉腐,有化膿的可能。若治之失時,則有壞骨的可能,可出現患肢僵損、脫臼,每致殘廢。治療以清熱解毒,和營化溼爲主。

診斷要點

1、初起惡寒發熱,髖關節處筋骨隱痛,皮色不變,繼則疼痛加劇,不能屈動,臀部外突,在腳略向外翻。

2、中期皮膚焮熱,皮色微紅,疼痛,漫腫上延腰胯,下及大腿,壯熱持續,按之有波動感者,爲內膿已成。化膿期在得病後1~3個月之間。

3、潰後出膿黃稠,若損骨則收口不易,愈後多成殘廢。

4、本病需與髂窩流注及髖關節流痰相鑑別。髂窩流注患肢不能伸直,大腿略向內翻,愈後不會造成殘廢。髖關節流痰初起局部症狀和全身症狀均不明顯,化膿期約在得病後半年至1年,潰後膿液中夾有絮狀物質。

縮腳疽的辨證治療

溼熱蘊結

環跳疽·溼熱蘊結證(Huantiao abscess with dampness-heat amassment pattern)是指溼熱蘊阻,以關節腫脹、微痛,繼則疼痛加劇,局部皮膚紅熱,伴寒戰發熱,頭痛,口乾,溲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滑數爲常見症的環跳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發病較快,髖部紅腫熱及壓痛,患肢屈不而伸,甚者因髖關節滲液而有應指感,兼見寒熱起伏或高熱難退。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熱化溼,和營解毒。

方藥治療

1、主方:五神湯(鄒嶽《外科真詮》)加味處方:茯苓15克,金銀花15克,牛膝12克,車前子9克(包煎),紫花地丁9克,蒼朮9克,黃柏9克,薏苡仁15克,赤芍9克,防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時而跳痛,內膿將成者,加穿山甲9克、皁角刺9克。高熱不退者,加生石膏30克(打碎),水牛角30克(剉末先煎)。

2、中成藥參照“附骨疽”溼熱鬱滯證中成藥。

3、單方驗方:血藤粉(唐澤銀《廣西中醫藥》1989.1)處方:血藤根、葉粉各20克,蜂蠟100克。將蜂蠟裝入缸內,置火上熔化,摻入血藤粉,攪勻,離火,趁熱未凝固時捏作厚1釐米與瘡面大小形狀相當的餅塊,覆蓋瘡面上,每日1次。

熱毒熾盛

環跳疽·熱毒熾盛證(Huantiao abscess with blazing heat-toxin pattern)是指熱毒熾盛,以關節腫脹,疼痛劇烈,屈伸不利,皮膚鮮紅、灼熱,伴壯熱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祕結,全身不適,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爲常見症的環跳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氣虛血瘀

環跳疽·氣虛血瘀證(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氣虛血瘀,以關節可有攣縮,肌肉萎廢,伸曲活動困難,或僵硬不能活動,瘡口膿出稀薄,伴消瘦、神疲、乏力,舌淡暗,舌苔白,脈沉細爲常見症的環跳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陰寒凝滯

環跳疽·陰寒凝滯證(Huantiao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yin cold  congelation and stagnation),陰寒凝滯發疽,以早期病胯漫腫,膚色不變或略白,觸之微熱,屈胯,形寒怕冷,疼痛,舌質淡,舌苔白,脈沉緊爲常見症的環跳疽證候[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症狀

髖部漫腫,皮色不變或色白,局部微熱,患肢屈曲而不能伸直,形寒怕冷,疼痛夜晚尤甚。舌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

溫通散寒,和陽解凝。

方藥治療

1、主方:陽和湯(王洪緒《外科證治全生集》)加減處方:熟地黃15克,鹿角膠10克(烊化),白芥子9克,麻黃9克,甘草6克,黃芪15克肉桂3克(焗服),當歸9克,連翹9克,柴胡9克,白芷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小金丹,成人每次0.6克,重症1.2克,7歲以上小兒每次0.3克,7歲以下小兒每次0.15~0.2克,每日2次,打碎後溫黃酒或溫開水送服,醉蓋取汗。孕婦忌服。

3、單方驗方參照溼熱證單方驗方。外治法參照“附骨疽”外治法。

灸法治療縮腳疽

潰後瘡口紫暗者,可以隔附子餅灸之,餅乾換置,每日1次,灸2~3餅。

縮腳疽的預防調護

環跳疽在初起時即宜局部夾板固定或皮膚牽引,以減少疼痛並可防止畸形。

關於附骨疽

附骨疽(bone-attaching abscess suppurative osteomyelitis)又名附骨癰、多骨疽、朽骨疽。是指毒邪深襲,附着於骨的化膿性疾病[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屬無頭疽。相當於化膿性骨髓炎[參考資料]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詳見附骨疽條。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