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棗仁湯 2015年03月25日修訂版

BY fengchuile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酸棗仁湯同名方劑約有十二首,其中《金匱要略》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酸棗仁12g、甘草3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具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效。主治虛煩不眠證。本方爲治療肝血不足所致虛煩不眠之證的主要方劑。現代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心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以及精神障礙、不眠症、健忘症、驚悸等屬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心神不安者。

《金匱要略》方之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12g、甘草3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功用主治

具有養血安神,清熱除煩之功效。主治虛煩不眠證。症見心悸,失眠,煩躁,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細弦。[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方解

本方主治因肝血不足、陰虛內熱所致的虛煩不眠證,治以養血安神,清熱除煩爲法。方中酸棗仁養肝血,安心神,爲君藥。知母滋陰清熱;茯苓寧心安神,共爲臣藥。川芎辛散調肝行氣,與酸棗仁同用,酸辛並用,相反相成,補肝體,遂肝用,爲佐藥。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是爲佐使藥。諸藥合用,使陰血得補,心神得養,虛熱得清,虛勞虛煩不眠之證可除。[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臨牀運用

[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1.本方爲治療肝血不足所致虛煩不眠之證的主要方劑。臨牀上以虛煩不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脈弦細爲證治要點。

2.加減法:若陰虛內熱,虛煩不眠較甚者,可加生地、白芍、女貞子等以滋陰清熱;心悸怔忡者,可加珍珠母、磁石等以鎮驚安神;若肝鬱血虛,情志抑鬱者,可加合歡皮、夜交藤等以疏肝解鬱安神。

3.本方現代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心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以及精神障礙、不眠症、健忘症、驚悸等屬肝血不足,虛熱內擾,心神不安者。

歌訣

酸棗仁湯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虛煩眩暈心悸汗,養血安神除熱煩。[參考資料] 魏睦新,王剛. 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摘錄

《金匱要略》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方之酸棗仁湯

處方

酸棗仁(微炒)60克 人蔘30克 石膏(碎)15克 赤茯苓(去黑皮)22.5克 桂(去粗皮)15克 知母(切,焙)甘草(炙)各15克

製法

上七味粗搗篩。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方之酸棗仁湯主治治發汗後,不得眠睡,或虛勞煩擾,氣奔胸中不得眠。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230毫升,煎至180亳升,去滓溫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生,研)1兩半,羌活(去蘆頭)1兩半,杜仲(去粗皮,酥炙)1兩半,五加皮1兩半,萆薢1兩,桂(去粗皮)1兩,茯神(去木)3兩。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方之酸棗仁湯主治腎風勞,兩骽冷痛,腰脊不可俯仰,行履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入竹瀝1合,煎至1盞,去滓,空心溫服。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九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炒)2兩,薏苡仁(炒)1兩半,人蔘3分,茯神(去木)1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主治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方之酸棗仁湯主治風毒散攻,下焦冷注,四肢疼痛,腳膝(疒帬)痹;及風邪幹髒,心神恍惚,筋脈拘攣。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水1盞,煎至7分,去滓熱服,日3次,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摘錄

《聖濟總錄》卷八十三

《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2升,茯苓2兩,白朮2兩,人蔘2兩,甘草2兩,生薑6兩。

主治

《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之酸棗仁湯主治驚悸不眠。

用法用量

以水8升,煮取3升,分4服。

製備方法

上切。

摘錄

《證類本草》卷十二引《胡洽方》

《景嶽全書》卷五十三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棗仁(微炒)1錢,人蔘1錢,麥冬3錢,竹茹2錢。

主治

《景嶽全書》卷五十三方之酸棗仁湯主治病後氣血俱虛,內亡津液,煩熱,諸虛不眠者。

用法用量

加龍眼肉5枚,水煎服,不拘時候。

摘錄

《景嶽全書》卷五十三

《金鑑》卷五十五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當歸、白芍(炒)、生地、茯苓、酸棗仁(炒)、知母(炒)、黃柏(炒)、五味子、人蔘、黃耆(炙)。

主治

《金鑑》卷五十五方之酸棗仁湯主治心虛,陰氣不斂,盜汗,睡則多驚。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金鑑》卷五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炒)2兩,芍藥1兩,防風(去叉)1兩,柴胡(去苗)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犀角(鎊)1兩,五味子1兩,甘草(炙)1兩,人蔘1兩,檳榔(銼)1兩。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方之酸棗仁湯主治妊娠煩懊虛悶,四肢疼痛,不睡。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五六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炒)3兩,麥門冬(去心,焙)2兩,地骨皮(銼)1兩。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方之酸棗仁湯主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頭目昏眩。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一

方出《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簡便方》,名見《回春》卷四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人蔘、茯苓各等分。

主治

方出《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簡便方》,名見《回春》卷四方之酸棗仁湯主治睡中汗出,多睡及不睡。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米飲調下。

製備方法

上爲末。

附註

本方用法,《回春》作:水煎服。如不要睡,即熱服;如要睡,即冷服。

摘錄

方出《本草綱目》卷三十六引《簡便方》,名見《回春》卷四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簡要濟衆方》,名見《聖濟總錄》卷四十二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別名

生棗湯

組成

酸棗仁1兩(研,生用),臘茶2兩(以生薑汁塗,炙令微焦)。

主治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簡要濟衆方》,名見《聖濟總錄》卷四十二方之酸棗仁湯主治膽風毒氣,虛實不調,昏沉睡多。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水7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附註

生棗湯(《馮氏錦囊·雜症》卷十二)。本方方名,《醫方類聚》引作“酸棗仁散”。

摘錄

方出《證類本草》卷十二引《簡要濟衆方》,名見《聖濟總錄》卷四十二

《痘疹心法》卷十二方之酸棗仁湯

方名

酸棗仁湯

組成

酸棗仁(去殼,取仁)、甘草(炙)、生地黃、梔子仁、麥門冬、人蔘、當歸身各等分。

主治

《痘疹心法》卷十二方之酸棗仁湯主治痘疹太密,血虛,煩躁不得眠者。心肺虛熱,煩躁驚啼;痘疹血熱血燥。

用法用量

加燈心,水1盞,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製備方法

上銼碎。

摘錄

《痘疹心法》卷十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