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十二原爲經穴分類名[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 。十二原與十二經脈的原穴雖含意相仿,但內容不一。
五臟及膏、肓之十二原穴
十二原指五臟及膏、肓之十二原穴。原,即本原,原氣的意思。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的穴位稱爲原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2. 。十二原穴即肺之原太淵,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肝之原太沖,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腎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膏之原鳩尾;肓之原脖胦(氣海)二者均爲單穴[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指五臟陰經原(俞)穴,左右各五,共10個,加膏之原鳩尾,肓之原氣海,稱爲十二原[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 。原氣與三焦有密切關係,三焦是原氣的別使,導源於腎間動氣,通達全身,對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着密切關係[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2. 。臟腑病變,往往反應於十二原穴,刺激原穴對治療臟腑病變又有着重要意義[參考資料]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02.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也。”
十二經脈的原穴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及《難經》均載十二經各有一原,稱爲十二原。即:太淵(肺)、神門(心)、大陵(心包);太白(脾)、太溪(腎)、太沖(肝);合谷(大腸)、腕骨(小腸)、陽池(三焦);衝陽(胃)、京骨(膀胱)、丘墟(膽)[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0. 。
十二經原穴表
臟腑 |
肺 |
大腸 |
胃 |
脾 |
心 |
小腸 |
膀胱 |
腎 |
心包 |
焦 |
膽 |
肝 |
原穴 |
太淵 |
合谷 |
衝陽 |
太白 |
神門 |
腕骨 |
京骨 |
太溪 |
大陵 |
陽池 |
丘墟 |
太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