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別 2014年08月12日修訂版

BY banlang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概述

十二經別,經絡分類名。見《靈樞·經別》。指從十二經脈分出,通向頭胸腹,溝通表裏兩經在深部聯繫的重要支脈。其循行有“離、入、出、合”的特點。從十二經脈分出稱“離”(分別、分支);進入胸腹腔稱“入”(深入);淺出頭項部稱“出”(淺出);陰經經別在頭部合入於相表裏的陽經,陽經經別在頭部合入於本經,稱“合”(會合、合併)。手足三陰三陽共組成“六合”。其中足太陽、少陰經別爲一合;足少陽、厥陰經別爲二合;足陽明、太陰經別爲三合;手太陽、少陰經別爲四合;手少陽、厥陰經別爲五合;手陽明、太陰經別爲六合。着重說明了經別陰陽表裏相合,並上通於心和頭面,擴大了十二經對軀體各部的聯繫,加強了十二經脈對頭面的聯繫,以及足六經對心臟的聯繫。[參考資料]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8.

所謂經別者是十二經脈分出後別行(另行走)的一部分,意即別行於正經脈,故簡稱經別,共有十二條經別。它的循行路線和分佈的部位,比一般的絡脈來得深來得長,所以和脈絡有所不同。其名稱系十二正經後加一個“別”字即得,如手太陽經別。十二經別走在互爲表裏配對的陰經脈與陽經脈之間,起一種往來聯絡道路之作用;其循行部位多在肘、膝以上,臟腑、軀幹及頸項等處。經別循行至頸項以後,三陰經別與三陽經別相結合後,都走入陽經脈之原路,且上行至頭面部位。

十二經別的分佈規律

十二經別多從四肢肘膝關節以上的正經別出(離),經過軀幹深入體腔與相關的臟腑聯繫(入),再淺出體表上行頭項部(出),在頭項部陽經經另合於本經批脈,陰經的經別合於其表裏的陽經經脈(合),由此將十二經別匯合成6組,稱爲(六合)。足太陽、足少陰經別從膕部分出,入早間腎與膀胱,上出於項,合於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陽、足厥陰經別從下肢分出,行地至毛際,入早間肝膽,上繫於目,合於足少陽膽經;足陽明、足太陰經別從髀部分出,入走脾胃,上出鼻頞,合於足陽明胃經;手太陽、手少陰強從腋部分出,入走心與小腸,上出目內眥,全於手及陽小腸經;手少陽、手厥陰經別從所屬正經分出,進入胸中,入走三焦,上出耳後,合於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手太陰經別他別從所屬正經分出,入走肺與大腸,上出缺盆,合於手陽明大腸經。

十二經別的作用

十二經別加強了十二經脈的內外聯繫及在體深內的臟腑之間表裏關係,補充了十二經脈在體內外循行的不足。由於十經別通過表裏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經脈中的陰經與頭部發生了聯繫,從而擴大了手足三陰經穴位的主治範圍。此外,又由於其加強了十二經脈搏對頭面的聯繫,故而也突出了頭面部經脈和穴位的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