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山莓

關聯數據

關於山莓

山莓爲中藥名,出自《爾雅》。爲《本草拾遺》記載的懸鉤子之別名。別名山莓來源及產地薔薇科植物懸鉤子RubuscorchorifoliusumL.f.的果實。除東北地區及甘肅、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佈。性味甘、酸,平。功能主治澀精止遺,醒酒,解毒。1.治呃逆,遺精,醉酒煩渴。煎服:9~15g。2.搗汁塗治丹毒。別名三月泡[湖南、四川]、五月泡[廣東]、刺葫蘆、吊杆泡、薅秧泡、黃莓、大麥泡、豬母泡、高腳泡來源爲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山莓RubuscorchorifoliusL.F.,以根和葉入藥。秋季挖根,洗淨,切片曬乾。自春至秋可採葉,洗淨,切碎曬乾。原形態落葉小灌木,高1~2米。莖直立,具基出枝條;小枝紅棕色,僅幼時被有柔毛,老則脫落,散生稍彎皮刺。單葉互生,具長柄,葉片卵形。春季小枝上開花,1或數朵聚生於葉的對面,花冠白色。聚合果球形,徑約1.2釐米,鮮紅色。性味根:苦、澀,平;葉:苦,涼。 ...

掃碼訪問

可用醫學百科App / 微信 / 手機瀏覽器 掃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